【夜读 · 散文】母亲的“作品”

缝纫机是家里的老成员了。从我记事起,它就一直静静地立在东屋的一角。儿时,我在西屋写作业,时常听到母亲在东屋“嗒嗒嗒”忙碌的声音。
上次休假,家里正农忙,晒麦子用的塑料布不够了,母亲便要自己做一个。她将空化肥袋子底线和一个侧边剪开,再将剪好的袋子放在地上一一铺开,继而取两片叠整齐,放在缝纫机机头针下面,右手转动轮盘,脚下踩动踏板,左手在机针左前方拽动,缝纫机登时“嗒嗒嗒”地唱起歌来,不一会儿两片袋子便合二为一了。
夏日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在母亲被时光浸染的银丝上。她专注地坐在缝纫机前,两脚娴熟地踩动缝纫机的踏板。这温情的记忆和熟悉的画面,像汩汩流淌的小河,清澈而透亮,瞬间勾起了我五彩斑斓的童年记忆。
缝纫的活计看起来简单,可不同的布料如何裁剪才能既节省又能拼接得巧妙,什么颜色的布料相搭配才能显得协调又洋气,缝合处的针脚怎么跑才能牢固又看起来齐整……这里面的学问和技巧太多了。要想方方面面都考虑到,确需慧心巧思。母亲文化程度虽不高,但她如同魔术师一般,常人弃之不用的旧衣服、碎布头,在她的缝纫机下总能变废为宝。我儿时穿的新衣服、用的斜挎书包,家里的沙发垫、门帘、车座套……都是母亲巧手做成的。每当我跟同学和老师提起,或者家里有客人到访,他们得知这些是母亲的“杰作”,都赞叹不已。
每次母亲在缝纫机前忙活,我都欣喜地守在一旁,望着母亲忙碌的身影,看着黑色机身上漂亮的金色花纹,听着“嗒嗒嗒”的声音,感觉十分幸福。
母亲的“作品”虽多,我最爱的还是八岁生日时,她缝制的一条花裙子。这是我第一次跟着母亲一起“创作”。那天一大早,母亲骑着大梁车载我去集市,让我来挑选喜欢的花布。回到家,母亲给我量好尺寸,在旧报纸上画出样子,又将剪好的纸样放到平展的布上,照着裁剪。这时,我总会央求母亲让我来剪。她递过剪刀,千叮咛万嘱咐。我上手便如蚂蚁走路,慢得很,生怕一不小心剪错浪费了布料。在缝纫前,我早早地帮母亲做好了准备,装好针,纫上线,打上结。轮盘飞快地转着,针头上下穿梭不停,耳边响起“嗒嗒嗒”的声音。我在一旁静静地等着,等得无聊,便靠在缝纫机前,拿着铅笔停在手轮或者履带上的一点,随着它们的转动,留下一条细细的线。这时,总会惹来母亲的呵斥,“小心手!”做好的碎花裙上面不仅有束腰带,还有一朵小红花。穿上它,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就是公主,乐呵呵地跑去和小伙伴们炫耀。
印象深刻的还有我上学时,母亲用缝纫机做的第一个书包。那是一个用碎布拼接成的方格花书包,背带是柔软的红棉布,两个面的拼色相同,正中央各有用黄红两色布头拼成的一朵大花,书包下面镶着红白相间的小花边。走在校园里,同学们纷纷投来羡慕的眼光。
母亲的“作品”很精彩,可这些都是她挤出时间完成的。她白天要下地干活,操持家务,到了晚上才有时间坐在缝纫机前缝缝补补。母亲踩动踏板的声音如同一曲温馨祥和的音乐,让我心安。夜深人静时,有时熟睡中的我也会被这声音唤醒,我知道,她还在辛苦地为我们缝制温暖和幸福。2014年9月,我告别家乡、父母,步入绿色军营,成为一名光荣的火箭兵。入伍之后,我再也没机会听到缝纫机的声音。有时深夜难眠,脑海仍不时回想起母亲脚踩缝纫机踏板的“嗒嗒”声。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母亲的缝纫机从土坯房搬进平房,如今又搬进了新楼房。这台缝纫机,陪伴母亲走过最美好的年华,也走过了生活拮据的岁月。在缝纫机美妙的机械声中,我走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走过了花样青春,走向了火热军营。
平淡岁月里的悠悠往事,如曲水流淌,闪烁着母亲勤劳和智慧的光芒。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五彩缤纷的花布世界,依稀看到母亲坐在缝纫机前忙碌的身影。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