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无名尼姑,寻春不得写下一首小诗,却道出了绝妙哲理
每天诗词猎奇
关注读书狗子
僧人能作诗,便称之为“诗僧”。诗坛历史上,曾有过很多传奇的诗僧。如唐代诗僧梵志、皎然、无可、齐己、贯休、灵澈、贾岛;宋代的参寥子道潜、仲殊、惠洪、志南;近代的苏曼殊、弘一等等,都是诗僧中的佼佼者。
这些诗僧也流传下许多千古佳篇和名句,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贯休的“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志南和尚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等等。
不过正如古代诗坛男多女少一般,诗僧这个群体也多是男性诗僧,很少听闻有尼姑作诗,即使有,大多也都散轶在历史长河中了。而那些尼姑才女也都没有流传下姓名。比如下面这首小诗,情致韵味都不输诗坛名家,但远远没有那些诗僧的作品有名。
且来欣赏宋代无名尼姑所作的传世孤篇《悟道诗》:
悟道诗
宋&1无名尼姑
尽日寻春不见春,
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
春在枝头已十分。
僧人作诗,往往囿于身份和经历,其题材多以禅诗悟道为主,蕴含着妙不可言的哲理禅机。即使像仲殊这样的性情和尚,其吟咏的风月之词,也富含禅机,读来韵味无穷。而有些僧人更是把诗当做悟道传道的载体,比如黄檗禅师的“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就是传道的偈语。这首无名尼姑的《悟道诗》同样如此,旨在以诗为载体,记录下悟道的过程或向后人弟子传道。
此诗诗题名为“悟道诗”,但从主题来看,似乎叫“寻春”更合适。诗中描绘的是诗人历经千辛万苦,寻春而不得,最后却又偶然间得到春在人间体现,借以说明悟道的经历。开头两句“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一个“尽日”,一个“踏遍”,分别从时间和空间极言寻春历时之久、范围之广,然而结果仍然是“不见春”,遗憾之情溢于言表。
至第三句“归来笑拈梅花嗅”,诗人失望而归却喜悦而“笑”,只因此刻顿悟。顿悟的原因自然是院中“梅花”了,大有柳暗花明之妙,原来“春在枝头已十分”!尽日在外寻春,殊不知春就在家中小院枝头的梅花上,就在自己身边,这梅花盛开得烂漫而浓烈,正是春光的体现。
所谓“道不远人”,大概就是这首诗所要说明的道理。自然妙道,往往就在人身边,只是人们没有发现而已。越是苦苦寻觅,就越容易南辕北辙。唯有转变思维角度,才能体悟到其中的禅机。无名尼姑的这首《悟道诗》虽然冷门,但短短四句,借春喻道,讲出了一个绝妙哲理,实属佳作!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