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短文学网,最全的爱情伤感短句,经典短句,及各类搞笑、个性唯美短句.欢迎收藏本站!
励志 | 爱情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人生哲理 > “否竹出好笋”的哲理

“否竹出好笋”的哲理

作者: xiaobai 来源: 时间: 2023-08-23 17:08:43 阅读: 次

“否竹出好笋”的哲理

本文转自:闽南日报

  “否竹出好笋”(坏的竹子出好笋)是一句闽南谚语,“否”普通话有两读,一读fou,用于否定、否认等,方言读hoo;另一读是pi,用于否极泰来,“否”表凶,“泰”表吉,原为《周易》中的两个卦名,意指坏的到了尽头,好的就来了。闽南话读书音为pi,说话音为pai,“否竹出好笋”应该读为pai dik cut ho sun,“否”就是方言本字。这句谚语是怎么样来的呢? 听说,以前有一位种笋的农民,他在山里种了一大片竹子,大部分竹子长得不错,只是一个角落里的竹子长得很不好看,形成鲜明对比,他想大部分竹子长得苍翠茂盛就行了,不可能每根竹子都长得好,所以就忽略了那些长得比较差的竹子,但是到了春天,他发现了竟然这些坏竹子长出很好的竹笋,这是为什么呢?他想,也许是施肥的时候,他把剩下的肥料都倒给那些长得差的竹子,没想到这样一次、两次、三次倒肥料下去,这些被看不起眼儿的竹子反而比长得好的竹子得到更多的营养,长出来的笋反而更好。所以就产生了“否竹出好笋”这句话,闽南人一代代地传承下来,就成了一句富有哲理的谚语。

  “否竹出好笋”从表面上看说的是大自然的现象,不好的竹子长出好笋,实际上说的是一个哲理,它比喻一个家庭条件差的父母,虽然智商、文化水平低,但并不一定培养不出优秀的下一代,它有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儿女,他的儿女也有“出头天”的一天。从古到今,贫寒的家庭培养了不少出色的后代,这句话相当于闽南话的“赤涂埔发出灵芝草”,和普通话的“鸡窝里飞出金凤凰”意思相当,说明父母亲不成才,未必他们的后代也差劲,有的子女出类拔萃。

  “否竹出好笋”的故事很多,古时候孟子的成长,大家很熟悉。孟子出生在一个很贫穷的家庭里,孟子归家废学时,孟母引刀断其机(织布机)曰:“子之废学,若吾断其机也”。由于孟母三迁其居以及对他从小严格教导,激励他奋发图强,才能使他成为中国伟大的哲学家。孟子的“性善论”,以及他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激励了不少出身贫贱的志士仁人。成为他们不畏强暴、坚持正义、进取向上的座右铭。

  “否竹出好笋”在闽南还有相反的一种说法是“好竹出痀囵”,“痀囵(gu lng)是指奇形怪状。这句话比喻的是你虽然有很优裕的家庭生活,又加上有文化水平高的父母亲,也许你的天资也很高,但如果没好好去努力拼搏,最后不仅成不了才,甚至会走上歪路。

  一般的道理是“好竹出好笋,好老爸出好囝孙(gia sun子孙)”,但不是绝对的。因为孩子在优越的家庭里生活,父母品德端正,言传身教,孩子长期被熏陶,耳濡目染,深受影响。人们说,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孩子的耳朵是录音机,父母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父母亲把孩子当幼苗,为了要使幼苗不长歪,他们常修剪枝条不懈怠,为了让孩子有情怀,他们常给孩子温馨爱。父母为人若正派,孩子从何去学坏呢?所以说教育成与败,在于家长起表率。这种例子举不胜举。古有孔子以身教为孩子树立榜样,他的两次“庭教”,教其子孔鲤要学诗,“不学诗无以言”,教孔鲤要学礼,“不学礼无以立”。孔鲤听父言,认真学礼学诗,孔子的只言片语是儿子的金玉良言,所以他能成为古代的名人

  “否竹出好笋”“好竹出痀囵”“好竹出好笋,好老爸出好囝孙”等俗语告诉我们出身是不能选择的,无论家乡多么穷,父母多么丑,都是上天赐给的,正如闽南谚语所说:“爸母无嫌囝儿怯势(kiap si,长得丑),囝儿无嫌爸母穷”,但道路是可以选择的,你有天资再加上勤奋,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本文标题:“否竹出好笋”的哲理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相关阅读

文章列表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
我们的努力,只为得到你最好的认可,请认准我们的网址。
友情提示: 喜欢我们网站的人,请收藏我们网址,以便下次更快捷进入,了解更多精彩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