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言语表达的礼仪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中国人的语言表达富含很多的礼仪元素。以下是美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语言表达的礼仪,供大家参考!
语言表达的礼仪:争辩有节制
俗话说,说话要看一看火候,有点分寸。这火候、分寸就是节制有度。
在社交之中,难免要因事在谈话时同对方发生争辩。在原则问题上必须要针锋相对,寸上必争。但在具体方式上则要注意策略,避免双方发生冲突。
(1)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在谈话时,必须认清自己和对方的身份,即社会角色。同上级部门或领导交涉,或者是在实业界同大公司打交道,虽然自己地位轻微,但要不卑不九;同下级交涉,尤其是同比自己小的公司做生意交涉,也不要盛气凌人。
(2)语言含义要清晰准确。在公务性交往中,看上去社交双方并不太介意,其实每一句话都是字斟句酌的。比如作为企业经营者,表达自己所需货物的质量,就不能使用差不多、基本上等含混词语,而必须使用一定要、必须是之类的确切语言。有一位企业老总告诉笔者,他单位需要一人批木材,在质量上曾表示差不多就行。可谁知对方不讲信誉,竟然给他的是杂木。我听后反问道:谁让你说差不多了!因为究竟差多少是差不多,界线并不明确。
(3)语言要诚实、客观。在社会上有一批侃爷,说话不着边际,夸大其词,人们称其为吹牛。须知,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令人反感讨厌,有失礼貌,弄不好还会招惹是非。作为领导在正规交往场合讲话,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千万不要将一吹成三或四。否则,人家到时真要认真起来,事情就不好办了。
社交语言必须有节制,还表现在争取利益时要适可而止,不能贪得无厌。有些人占了便宜还想便宜,得寸进尺,不考虑上级或他人的困难,是不妥的。
语言表达的礼仪:谢绝要委婉
经验告诉我们,使用委婉的语言表达某种意图,要比直率地
表达效果更好。所谓委婉是指:
(1)用商量的口气。比如说某事不行,不要直接说不行,而最好是说:我认为此事需要我们之间再慎重考虑一下再办。
(2)语气要自谦。比如谢绝一桩生意,最好是说:我的部下和我因经验不足,干这桩生意怕是没有能力的。
(3)称赞对方。比如说:您资本雄厚,路子广大,不会把此事放在心上的。或说:由于我们考虑不周,白白使您花费了这么多时间,我知道您是不会同我们一般见识的。
语言表达的礼仪:请答要恭敬
由于工作的需要,领导要经常向有关方面的人提出自己的请求和回答对方的提问。这里面也有一个礼仪问题。
如何既提出自己的请求又不失体面呢?关键是要诚实地、坦率地向对方提出自己的要求,千万不要瞒天过海、油嘴滑舌。有些人自以为聪明,绕来绕去地游说好半天,也不明确提出正题,早引起了对方的讨厌和戒备;待提出正题时,正好遇到对方心烦,因而他的请求很难被允许。
回答别人的问题也是一样,一定要实实在在。
一般说,向兄弟单位或部门提出请求的常用语是请帮忙、拜托了、打扰您等。而回答别人的问题则应实事求是,诚恳无欺。如对方提出的请求自己帮助有困难,就要婉言相告,请其谅解。
语言表达的礼仪:谦雅要适当
谦虚是人有礼貌和进取心的表现。可是,过于谦虚就会变得虚伪和油滑,让人不愿再谈下去。
谈起话来酸溜溜的,是自作聪明和没有礼仪修养的表现。有一位企业负责人告诉笔者,他所遇见的一位公司经理,发现他挣了一笔大钱之后,不但没有激起竞争心,反而讲了如下一段表面谦虚、实质却是嫉妒至极的酸话:看你多行,就这么一次足够我们干半年的!敢情了,你的门路多人,神通多广。现在越能搞歪门邪道、不务正业的人越发财,苦了我们这些本份人。我可不投机取巧……无论哪个心态正常的人听了这段话,都会转身就走,老大不高兴的。因为,这话已经越过了谦虚界线,扯下了礼仪面纱,露出了两只嫉恨的红眼!
雅语是同俗语相对的一种比较文雅的语言。在一些比较正规的社交场合,必须使用雅语才不失风度。有些人虽然则大气粗,可为引‘么一同别人打交道就被人视之为土则主呢?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满口俗语。因为满口俗语是文化素养和个人阅历低浅的标志之一。比如要去厕所,就不能说:我去撒泡尿、拉泡屎,而应说去解手、去卫生间或方便一下。在餐桌上不能说:我给大家倒酒,应说满酒或斟酒。请喝茶最好说请用茶……当然,在非正规场合或家庭,是用不着说雅语的。比如你叫你父亲,就用不着说:令尊您来;叫孩子就用不着说:孩子们,请回来用餐吧!否则会成为笑话。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