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者”苏轼,是如何活成偶像的?|光明夜读

“失败者”苏轼,是如何活成偶像的?
作者:赵抄闻
宋朝火了。“爱宋朝”成为一种时髦。很多时候,“爱宋朝”代表了人们对“风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但宋朝仅仅是有“风雅生活”吗?
明清以降,江南文士好风雅而耽逸乐,评茶论酒,顾曲莳花,讲“生活之艺术”(林语堂语)的专著很多。但是反观宋人,仅是诗文里间或提及一两句,最多如欧阳修,写一篇《洛阳牡丹记》这样的文章——毕竟是游冶之类,特为作一部书,还觉得不属儒者正业,有些不好意思。
大约在1083年,正是现在大家喜爱的宋朝,贬官到湖北黄冈被监管起来的苏轼,生活清苦,并没有条件焚香理书、插花点茶。他唯一能做的,大概只有作诗写字。
那天,他书写自己的《寒食诗》,似乎心绪恍惚不安,一下笔字就写小了。不过他并不在乎,一气写下去,有的字故意拉长了笔画。写着写着,他的情绪骤然浓烈,饱蘸浓墨,卧笔挥运,放意的笔姿出现了,笔画粗壮,体势横阔,似乎满腔的不平之愤夹杂着无可奈何的哀怨,不可遏制地喷吐而出。
宋代苏东坡书法作品《黄州寒食帖》
关于写字,苏轼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他看重的是书写对自己情绪的表达,而不是崇尚法度的技术。苏轼看重自己,写字时只信手写去,省去了“推求”技巧的麻烦,很畅快,很适意,“适意无异逍遥游。”
苏轼写的字,从技术层面用法度去衡量,有不少笔病,但是他却说,像西施那样美,何妨皱一下眉头;像和氏璧那样的美玉,即使形状不规则也没关系呀。用当下的语言来表达,就是“僵硬的美的客观标准,不如活生生带有缺陷的个性”。
以现代的事业观来看,苏轼是一个失败者。他仕途受挫,远谪儋耳,最后客死他乡。功名上的是非曲直,即使以苏轼的才气和聪明,也没弄个明白。但是,苏轼并不斤斤计较于“事业”是否成功,他会看轻自己,他知道生命是短暂的,在恒久变化却如同不曾变化的时空中,永恒是什么呢?
那年秋天的一个月夜,苏轼和朋友放舟江上。朋友的情绪是哀怨的,慨叹即使如古时的英雄帝王,其功业也会随着时光灰飞烟灭,而生如草芥的普通人,生命短暂,怎能不让人悲哀呢?苏轼却说,时间如水流逝,但水永远在流;明月圆缺不断变化,但这变化的规律却是不变的。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是人却在天地之间,生生不息,他们的情感,他们的喜怒哀乐的真情,一代代不曾变化。
苏轼《赤壁赋》真迹
苏轼只活了64岁,在时光的隧道里只是一瞬。他没能留下事业成功的“官场厚黑学”,只留下了他的笔墨文章。“生平无快意事,唯作文章,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自谓人间乐事,无逾此者。”这里有笔墨的自由欢腾,有官能的强烈刺激,有情绪的快意宣泄。从那时起,这些笔墨文章感染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到现在快一千年了,在可以预期的将来,还会继续下去。
“土味奥特曼”走红,“土味”而真诚,有点像梦想的样子
山寨“狮身人面像”,让埃及怒了,你呢?
工作“秒辞”的95后,活出了让人羡慕的样子
90后最爱“笑着哭”,没错,说的就是我了
小寒天寒地冻,孟浩然为什么只想着往外跑?
文字:赵抄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网络
朗诵:王茜
编辑:孙岱 孙小婷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