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神灵的诗词

1.关于鬼神的诗词
白居易
羲和趁日沈西海,鬼伯驱人葬北邙。 【二月五日花下作】
刘威
时向人间深夜坐,鬼神长在药囊边。 【赠道者】
吕岩
鬼哭神号金鼎结,鸡飞犬化玉炉空。 【七言 其六】
李咸用
鬼树夜分千炬火,渔舟朝巷一蓬霜。 【湘浦有怀】
李端
鬼因巫祝传移社,神见天人请施山。 【题觉公新兰若】
姚合
龙喷黑气翻腾滚,鬼掣红光劈划揁。 【恶神行雨】
徐夤
鬼神只阚高明里,倚伏不干栖隐家。 【招隐】
孔平仲
鬼谷纵横非世宝,贝多浮蠹逐时昏。 【呈陆农师 其一】
鬼神福善安无窘,君相知名直靡佗。 【寄方逢原】
文天祥
风雨满山连地卷,鬼神现世觉天低。 【赋吉州隆庆寺塔火】
樵牧旧蹊今可马,鬼神天巧不容诗。 【辟山寄朱约山】
文同
乡里共传为盛事,鬼神相助使前知。 【周思道如诏亭】
2.关于“鬼神”的诗词有哪些
1.《偈八首》
朝代:宋代|作者:释慧远
天道亏盈,地道变盈,鬼神害盈,人道恶盈。
2.《贾生》
朝代:唐代|作者: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3.《思虑吟》
朝代:宋代|作者:邵雍
思虑未起,鬼神莫知。
不由乎我,更由乎谁。
4.《金陵五题。生公讲堂》
朝代:唐代|作者:刘禹锡
生公说法鬼神听,身后空堂夜不扃。
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
5.《伯牙》
朝代:宋代|作者:王安石
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
故人舍我闭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
3.关于神佛的诗词
《谒》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谒》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一日,五祖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 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 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 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
众人只等神秀作偈,神秀偷偷在墙上书一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五祖令门人炷香礼敬,尽诵此偈.但亲告神秀曰:“汝作此 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 了不可得.”
惠能虽不识字,一闻此偈,便知未见本性.托人亦书一偈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一众皆惊.五祖将鞋擦了偈,曰:“亦未见性.”
次日祖潜至碓坊,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遂三鼓入室,五 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 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 法.”
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教及衣钵.
神秀的这首诗代表了小乘佛教的思想意境.
身是菩提树,意思是我们的身体要象菩提树一样,保持端正的体态,不断修持精进.
心如明镜台,是把我们的心比喻为明镜台,如果灰尘粘染则不明澈.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字面意思为明镜台要不停地擦拭,才不会沾染上灰尘.意思是说我们要不断地勤修,保持心境的平和,才能恢复本心得悟正果.
该诗前两句是讲的身心方面的修行,后两句是修行的结果,明心见性.小乘佛教注重的是自身的苦修实证,见性成佛.小乘的思想是本心即佛.这些在神秀的诗中都体现出来.
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突显了大乘佛教的思想意境.
菩提本来是指的菩提树,菩提本无树,就是否定了菩提树的有形实质.明镜亦非台,同样也是否定明镜台的有形实质.这两句是说,菩提就在你的心中,明镜也只是你的心.菩提树也好,明镜台也好,本来都是空.本来无一物,何处若尘埃?意思是说,既然本来一切事物都是空,那么沾染尘埃又从何说起呢?尘埃也是空啊!这首诗的意境就在于空得彻底,一切事物都是空,就连小乘的本心、本性也是空.
这两首诗已成为佛教历史的一段佳话.大家普遍都认为慧能的诗悟性更高,境界更深.从境界上讲感觉是这样,但是慧能的诗给人的感觉太空了,空得让人摸不着边际.而神秀的诗体现真修实悟,给人更脚踏实地的感觉.也许这正是小乘和大乘的区别之处.
4.求一些关于西方神的诗歌
我碰到古代荒原旅行家
他说粗大而无躯的石雕
站在沙漠中,他周边的沙——
半沉半散的头像在嘲笑——
无情的命令,反对的嘴巴
雕者为无生命刻着真切
心和手在联合嘲讽读者
尽管读者还在活得热烈
在那雕像底座刻得清晰:
“我,奥西曼得斯,王中王者
看我的功业,强权和失意。”
此外什么都没有能剩下
只碎片无边赤散在周际
被孤独与沙漠延展无涯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