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短文学网,最全的爱情伤感短句,经典短句,及各类搞笑、个性唯美短句.欢迎收藏本站!
励志 | 爱情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古诗词 > 赋得的意思及有关诗词

赋得的意思及有关诗词

作者: xiaobai 来源: 时间: 2024-03-12 11:38:35 阅读: 次

赋得的意思及有关诗词

1.古诗题目中“赋得

应制诗,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

出处: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话释义: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公元788年(唐德宗贞元三年),作者当时实龄十六岁。此诗是应考习作,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文章赏析:

作者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安排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而这里却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那真是:“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这是多么意味深长的结尾啊!诗到此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古原”、“草”、“送别”打成一片,意境极浑成。

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2.诗词歌赋的赋是什么意思

赋,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其远不及诗词、散文、小说那样脍炙人口。但在古代,特鹪诤禾剖笔?敫惩??⒕倭?疲?硬茇У摹笆?秤?觥焙吐交?摹笆?登槎?裁遥?程逦锒??痢笨煽?四摺?

那么,何为赋呢?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在汉唐时期,有只作赋而不写诗的文人,却几乎没有只作诗而不写赋的才子。建安以后乃至整个六朝时期,对赋的推崇甚至于诗。《史记》中称屈原的作品为赋,《汉书》也称屈原等人的作品为赋。后人因推尊《史》、《汉》,所以便把屈原等人作品称为之赋。

“赋”字用为文体的第一人应推司马迁。在汉文帝时“诗”已设立博士,成为经学。在这种背景下,称屈原的作品为诗是极不合适的。但屈原的作品又往往只可诵读而不能歌唱,若用“歌”称也名不正言不顺。于是,司马迁就选择“辞”与“赋”这两个名称。不过,他还是倾向于把屈原的作品以“辞”来命名,这是由于屈原的作品富于文采之故。而把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作品称为“赋”。真 正把自己作品称为赋的作家第一人是司马相如。而后,到西汉末年,文人们就常以“赋”名篇自己的作品了。

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在两者之间,赋又更近于诗体。从汉至唐初这段时期,赋近于诗而远于文,从主题上看,楚辞体作品主题较为单一,多为“悲士不遇”。而其形式也比较固定,都是仿效屈原作品体式,象屈原那样书写自己的不幸与愁思。 屈原的《招魂》全篇的铺张夸饰,对汉大赋的影响不言而喻。赋自诞生之日便 带有浓厚的文人气息,这就是受楚辞影响极深的原因。骚体赋,多采用楚辞的“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也常继用了楚辞的“引类譬喻” 手法。

赋与诗的盘根错节,互相影响从“赋”字的形成就已开始。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更出现了诗、赋合流的现象。但诗与赋必竟是两种文体,一般来说,诗大多为情而造文,而赋却常常为文而造情。诗以抒发情感为重,赋则以叙事状物为主。清人刘熙载说:“赋别于诗者,诗辞情少而声情多,赋声情少而辞情多。”

汉赋的体式上大致有三种,即骚体赋、四言诗体赋和散体赋(或称大赋)。。从赋的结构、语言方面看,散体、七体、设论体、及唐代文体赋又都比较接近于散文,有的完全可归于散文的范畴。赋的似诗似文的特征,与现代文学中的散文诗有些相像。 它主要有三个特点: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

骈文受赋的影响很大,骈比起于东汉,成熟于南北朝。在文章中广泛用赋的骈比形式,是汉代文人的常习。以至于有些以赋名篇的文章都被人视作骈文。象南朝刘宋的鲍照的《芜城赋》、谢惠连的《雪赋》及谢庄的《月赋》等。

3.诗词歌赋的赋字的意思

释义:

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文体。

拼音:fù

解释:

1.旧指田地税:田~。~税。

2.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文体。

3.念诗或作诗:登高~诗复。

4.给予,亦特指生成的资质:~予。~有。天~。禀~。

5.古同“敷”,铺陈,分布。

造句:

1. 他从小就显现出非凡的绘画天赋。

2.他虽然没有过人的天赋,但学习上非制常认真刻苦。

3.小华因其卓越的音乐天赋而备受瞩目。

4.在诗词歌赋上略胜一筹的他,也有着鲜为人知的痛苦经历。这些痛知苦经历使他形成了梦游的习惯。这不,熟睡中的他又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披衣起身,到了一个人际罕至的荒僻之地。

5.壮哉我之道华夏,诗词歌赋,千秋古国;美哉我之民族,同心同德,不屈不挠;盛哉我之风尚,仁厚朴醇,百善当孝;伟哉我之青史,文明五千,与爱同行!

4.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全文的意思

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白居易 题材:五言律诗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求严格,一般限为五言排律,六韵或八韵。白居易此诗以"古原草送别"为题,故诗须扣住"古原"、"草"、"送别"等题意。

注释:

1.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南朝梁元帝《赋得兰泽多芳草》诗是现存较早的"赋得体"诗。而"赋得体"之大兴是在唐代,以后历代沿用。试帖诗比一般的赋得体要。

2.离离:青草繁茂的样子。

3.远芳:广远的草原。

4.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5.王孙:公子王孙。此指所送之人。

6.萋萋:青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这是作者十六岁所作。本来只是练习应试的习作,但因作得好,便成了他的成名作。据唐张固《幽闲鼓吹》载:作者初进京城,携诗拜访当时的名士顾况。顾借"居易"之名打趣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待读其诗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禁大为赞赏道:"道得个语,居即易矣!"遂广为延誉。按"赋得体"的标准,此诗之结构可谓严谨妥当:前四句写"原上草",后四句写"古道送别"。然而此诗之佳处远不止于此。其为名作,实因意胜——赞美一种顽强向上的生命精神。

5.赋得是一种怎样的诗歌形式

借古人的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面一般都要冠以“赋得”二字。

这 是古代文人聚会时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特殊方式,称为“赋 得体”。南朝梁元帝的《赋得兰泽多芳草》诗是现存比较早的“赋得体”诗。

陚得体”盛行于唐代,以后为历代所 沿用。 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曹》即是一例:“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 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这是一首借景抒怀的送别诗。

首联两句写出了送别之地,扣紧 “雨”、“暮”的主题。二、三两联着力渲染暗淡的景色。

尾联写出了无限的离愁,由此潸然泪下。全诗句句不离雨,句句不离惜别之情,使整首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6.诗词歌赋的赋字的意思

汉朝时最流行的一种文体。

汉赋的体式上大致有三种,即骚体赋、四言诗体赋和散体赋(或称大赋)。

从赋的结构、语言方面看,散体、七体、设论体、及唐代文体赋又都比较接近于散文,有的完全可归于散文的范畴。赋的似诗似文的特征,与现代文学中的散文诗有些相像。

它主要有三个特点: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

如:雪赋 (谢惠连) 岁将暮,时既昏。寒风积,愁云繁。

梁王不悦,游于兔园。乃置旨酒,命宾友。

召邹生,延枚叟。相如未至,居客之右。

俄而未霰零,密雪下。王乃歌北风于卫诗,咏南山于周雅。

授简于司马大夫,曰:“抽子秘思,骋子妍辞,俟色揣称,为寡人赋之。” 相如于是避席而起,逡巡而揖。

曰:臣闻雪宫建于东国,雪山峙于西城。岐昌发咏于来思,姬满申歌于黄竹。

曹风以麻衣比色,楚谣以幽兰俪曲。盈尺则呈瑞于丰年,袤丈则表于阴德。

雪之时义远矣哉!请言其始。 若乃玄律穷,严气升。

焦溪涸,汤谷凝。火井灭,温泉冰。

沸潭无涌,炎风不兴。 北户扉,裸壤垂。

于是河海生云,朔漠飞沙。连氛累霭,日韬霞。

霰淅沥而先集,雪粉糅而遂多。 其为状也,散漫交错,氛氲萧索。

蔼蔼浮浮,弈弈。联翩飞洒,徘徊委积。

始缘甍而冒栋,终开帘而入隙。初便娟于庑,未萦盈于惟席。

既因方而为圭,亦遇圆而成璧。 眄则万顷同缟,瞻山则千岩俱白。

于是台如重璧,逵似连璐。庭列瑶阶,林挺琼树,皓鹤夺鲜,白失素,纨袖冶,玉颜掩。

若乃积素未方,白日朝鲜,烂兮若烛龙,衔耀照山。尔其流滴垂冰,缘承隅。

粲兮若冯夷,剖蚌列明珠。至夫缤纷繁骛之貌,皓缴之仪。

回散萦积之势,飞聚凝曜之奇,固展转而无穷,嗟难得而备知。 若乃申娱玩之无已,夜幽静而多怀。

风触楹而转响,月承幌而通晖。酌湘吴之醇酎,御狐貉之兼衣。

对庭之双舞,瞻云雁之孤飞。践霜雪之交积,怜枝叶之相违。

驰遥思于千里,愿接手而同归。 邹阳闻之,懑然心服。

有怀妍唱,敬接末曲。于是乃作而赋积雪之歌。

歌曰缩:携佳人兮披重幄,援绮衾兮坐芳褥。燎熏兮炳明烛,酌桂酒兮扬清曲。

又续写而为白雪之歌。歌曰:曲既扬兮酒既陈,朱颜兮思自亲。

愿低帷以昵枕,念解而褫绅。怨年岁之易暮,伤后会之无因。

君宁见阶上之白雪,岂解耀于阳春。歌卒。

王乃寻绎吟玩,抚览扼腕。顾谓枚叔,起而为乱。

乱曰:白羽虽白,质以轻兮,白天虽白,空守贞兮。未若兹雪,因时兴灭。

玄阴凝不昧其洁,太阳耀不固其节。节岂我名,节岂我贞。

凭云升降,从风飘零。 值物赋象,任地班形。

素因遇立,污随染成。纵心皓然,何虑何营?。

7.《赋得古原草送别》的翻译与全诗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按】传说写此诗时十六岁。时“白尚书应举,初至京,以诗谒顾著作况。顾睹姓名,熟视白公,曰:‘米价方贵,居亦弗易。’乃披卷首篇(此篇),即嗟赏曰:‘道得个语,居即易矣。’因为之延誉,声名大振”

【赋得】凡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前加“赋得”二字。

【离离、萋萋】草长貌、草盛貌

【远芳】蔓延到远处的芳草

【晴翠】阳光下青翠的草色

【王孙】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孙,此指相送的朋友。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野草野花蔓延着掩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8.诗经的修辞方法赋比兴中赋的解释及其具体诗句解析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赋运用的十分广泛普通,能够很好的叙述事物,抒写情感。如《国风·豳风·七月》叙述农夫在一年十二个月中的生活,就是用赋法。你可以去看看这首诗,就能明白。

比的运用也很广泛,比如《卫风?硕人》描绘庄姜之美,就用了笔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兴的运用比较复杂,比如《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溥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如果还有不懂,建议看一下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的,应该大有裨益。上面就是根据其书给你简要说明的。

本文标题:赋得的意思及有关诗词

其他美文推荐:芒种诗句 芒种诗词有哪些
其他美文推荐:人生,这4句话胜过一切

相关阅读

文章列表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
我们的努力,只为得到你最好的认可,请认准我们的网址。
友情提示: 喜欢我们网站的人,请收藏我们网址,以便下次更快捷进入,了解更多精彩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