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短文学网,最全的爱情伤感短句,经典短句,及各类搞笑、个性唯美短句.欢迎收藏本站!
励志 | 爱情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古诗词 > 描写虚构的有关诗词

描写虚构的有关诗词

作者: xiaobai 来源: 时间: 2023-08-18 17:25:58 阅读: 次

描写虚构的有关诗词

1.关于描写影子的诗句

宋代诗(词)人张先(990—1078),字子野,因常把影字入诗词,人称"张三影"。

其著名诗句有: 1、隔墙送过秋千影。——青门引 春思 2、愿教清影长相见,更乞取长圆。

——相思儿令(中吕宫) 3、犹有花上月,清影徘徊。——宴春台慢(仙吕宫) 4、隔帘灯影闭门时。

——醉桃源(大石调) 5、风影轻飞。花发瑶林春未知。

——采桑子(双调) 6、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中吕调) 7、樯竿渐向望中疏,旗影转。

——天仙子(郑毅夫移青社·中吕调) 8、草树争春红影乱。——木兰花(般涉调) 9、无数杨花过无影。

——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般涉调) 10、固向鸾台同照影。——木兰花(席上赠同邵二生·般涉调) 11、鸳鸯集、仙花斗影。

——双韵子(般涉调) 12、重城闭月,青楼夸乐,人在银潢影里。——鹊桥仙(般涉调) 13、风乌弄影画船移。

——芳草渡(般涉调) 不过,人们最熟悉的还是苏东坡的“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关于写情的诗句

1.红豆(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江城子(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1]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短松冈。

4.钗头风(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邑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5.钗头风(唐琬)

世情薄,人情恶,

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乾,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

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咽泪妆欢。

瞒!瞒!瞒!

6.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3.描写相关人物,事件的诗句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①。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②。

【注释】①田田:莲叶浮水之貌。 ②这四句是明写鱼游,隐喻青年男女在劳动过程中的友好嬉戏。

【赏析】 读《江南》这首汉乐府民歌,我们很容易想起《庄子·秋水》篇中一个有名的故事,不禁感叹它们所表现的美感经验是如此相似。那故事说,庄子和惠子这一对好抬扛的朋友某日在濠水边游玩,庄子说:“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真是快乐啊!”惠子诘问道:“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反驳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鱼的快乐?”过后他又申明:“我知之濠之上也。”

这一场争论,从逻辑上说,庄子分明是诡辩。因为同样作为人,惠子能够懂得人类的情绪和鱼类是无法相通的;但他的错误,却在于拿理性的逻辑来衡量感性的活动。

关键的话庄子已经说了:他是从濠水之上、即自我的感觉中体会到鱼的快乐的。 这里面牵涉到一些美学同时也是心理学的问题。

人们在观察外部事物的运动时,往往在其内心产生相应的模仿活动,或进而把自身的情志投射到这事物上,经过回环往复的交流,达到物我化一的境界。比如我们注视着苍鹰在空中滑翔,内心中就会产生一种流利、畅快、均衡的运动感,于是觉得这鹰成了自我的化身,好像我们自己如此逍遥自由地盘旋干高空。

这种现象美学家称之为“内模仿”和“移情”。此外,有些心理学家还指出:某些运动形态、节律能够直接引发相应的情绪。

比如一个人未必总是快乐时才去跳舞,但在舞蹈的节律中却可以滋生快乐的情绪。这样,我们就可以明白庄子所说“鱼乐”是怎么一回事。

鱼是否真的快乐实际是无法知道的,但它在水中轻快而自由地游动,却可以在观鱼者的心中引起类似的运动感,这种运动的形态、节律令人感到愉快。在人、鱼化一的感觉世界中,似乎鱼也是快乐的了。

于是再说《江南》。这诗在乐府分类中属《相和歌辞》。

“相和歌”原是一人唱多人和的,所以有的学者认为“鱼戏莲叶东”以下四句是和声。从诗的结构来看,这种可能性很大。

不管怎么说,前三句是诗的主体,后四句只是敷演第三句“鱼戏莲叶间”,起到渲染、烘托的作用。 主体部分的三句,描绘江南采莲风光,实际着重于表现采莲人的快乐。

开头“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首先把读者引入一个碧叶鲜丽、小舟穿行的画面。“何田田”流露出感叹、赞美的语气,本身是带有情绪的。

虽然没有写人,人已在其中。它令我们想到:如此良辰美景,旖旎风光,采莲的人们自然免不了一场嬉闹。

何况,采莲的活儿,习惯上总是由年轻的女孩子干的,她们平日拘束得紧,如今似鸟出笼,更兼结伴成群,欣喜活泼,自是如水荡漾。然而诗在这里逗了一逗,却不再写下去,转笔落到“鱼戏莲叶间”。

“戏”是嬉戏取乐。开头两句之后,本该有人的“戏”,作者却将它转嫁为鱼的“戏”。

这就是移情的表现。但虽是写鱼,“戏”的情绪却是从上二句流贯而来的。

所以,你不必想清楚这里暗蕴着什么,凭直感就能体味到采莲人的情趣正在其中。不过,这里也并不是比喻、象征的手法,“鱼戏”也是实景,是一个完整画面中的一部分。

采莲人本是快乐的,看到成群的鱼儿倏忽往来,潜沉浮跃,似乎自己也同鱼一样,轻松活泼,自由自在,无挂无碍。 至此,诗意本已完足。

后四句只是将“鱼戏莲叶间”逐一铺展为鱼戏莲叶之东、西、南、北。然而缺此四句,全诗即索然无味。

因为诗的功效,主要在于给读者以美的感动。而“鱼戏莲叶间”一句,叙述的意味重于描写,又是孤零零一句,实在无法造成足以感动读者的浓郁气氛,必待于后四句的铺排渲染。

这四句真是稚拙而又神奇。第一,它就这么简简单单地东、西、南、北一路写下来,却让你好像眼见到一群鱼儿倏忽往来、轻灵活泼的样子。

第二,这种简单的重复,造成了明快的节奏感。因此诗的形象、情绪,不仅通过语言的意义作用呈现出来,而且在语言的节奏中流泻出来。

如果你想起这本就是一支歌曲,后四句又是合唱的和声,这种感受更是强烈。第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旋律,经过歌唱、诵咏,会在人的感觉中形成自我重复,长久地萦回不息。

所以,有了这四句,鱼群,也是采莲人的活泼轻快,才表现得淋漓尽致。更重要的是在读者这一面,感受语言所体现的画面形象和音乐节奏。

好像在自己的内心里也有一群生气盎然的鱼儿自由自在地嬉戏游玩着,他不免要像庄子在濠上一般,感叹说:“这鱼儿真是快乐啊!”于是他也成了鱼,成了采莲人。感情就这么沟通起来,融为一体。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当诗人把采莲人的快乐转化为“鱼乐”的时候,这种快乐就脱离了具体的背景和原因,成为一种单纯的、空灵的情绪,达到浑然忘我的境界。就拿前面用过的例子来说,我们凝视着在高空滑翔的苍鹰,我们的情志也如苍鹰一般畅流于蓝天白云之间,我们感到至大的快乐;但这快乐在这个时刻是没有具体内容的,是纯粹的美感。

其实,对于《江南》一诗的实在背景,也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鱼戏莲叶”有暗喻男女欢爱的意思,也有人说这仅仅是劳动生活的快乐,都有道理,也都无法。

4.关于失意的诗句

1、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

2、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离思》

3、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蝶恋花·柳永》

4、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清平调词》

5、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6、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西江月》

7、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无题》

8、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江城子》

9、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上邪》

10、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

11、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

12、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长相思》

13、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

14、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

15、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玉楼春》

16、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

17、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金缕衣》

18、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雨霖铃》

19、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野望》

20、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

21、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

5.求10个意象和关于这10个意象的诗句

1菊花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 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 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2梅花: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 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3松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 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 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4莲: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 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 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 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5梧桐: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 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 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等。

6杜鹃鸟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 的象征了。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子规鸟即杜鹃 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宋 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 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

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 思。 7鹧鸪鸟: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8寒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如唐人骆 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 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寒蝉 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另外,“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在这首 诗中虞世南以蝉的形象,表现了自己封建士大夫的清高。

9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10哀鸿: 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zhěn,悲痛)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写的就是人民痛苦流离的 生活。

“哀鸿”一语出自《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

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 ,流民。

6.有关表达责任的古诗文名句

信念: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责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崇高: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坚毅: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无私: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博爱: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睦: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杜甫《江村》)克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宽容: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增广昔时贤文》)。

7.关于想象力、好奇心的精彩诗句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外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这是关于李白的一篇想象佳作。

8.关于独行的诗句

独行

作者:白居易

暗诵黄庭经在口,闲携青竹杖随身。

晚花新笋堪为伴,独入林行不要人。

《鲁山山行》

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清明夜》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本文标题:描写虚构的有关诗词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相关阅读

文章列表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
我们的努力,只为得到你最好的认可,请认准我们的网址。
友情提示: 喜欢我们网站的人,请收藏我们网址,以便下次更快捷进入,了解更多精彩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