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水的故事与诗词资料

1.有关水的故事和资料
愿我们通过今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公平发展的积极行动者,使我们的祖国拥有一个安全而繁荣的未来。
人类对环境的保护归根结底是基于保护地球上日益枯竭的资源,保护人类生存发展的最起码条件——保护水资源首当其冲。下面笔者就现代生产和生活中如何保护水资源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首先,要树立惜水意识,开展水资源警示教育。长期以来,大多数人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使用中挥霍浪费,不知道自觉珍[被屏蔽广告]惜。其实,地球上水资源并不是用之不尽的,尤其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并不丰富,地区分布也不均匀,而且年内变化莫测,年际差别很大,再加上污染严重,造成水资源更加紧缺的状况,黄河水多处多次断流就是生动体现。国家启动“引黄工程”、“南水北调”等水资源利用课题,目的是解决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但更应引起我们深思:黄河水枯竭时到哪里“引黄”?南方水污染了如何“北调”?所以说,人们一定要建立起水资源危机意识,把节约水资源作为我们自觉的行为准则,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水资源警示教育。
其次,必须合理开发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破坏。水资源的开发包括地表水资源开发和地下水资源开发。水资源属于国家所用,因此,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开发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有关规定,作到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在开采地下水的时候,由于各含水层的水质差异较大,应当分层开采;对已受污染的潜水和承压水不得混合开采;对揭露和穿透水层的勘探工程,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做好分层止水和封孔工作,有效防止水资源污染,保证水体自身持续发展。
现代水利工程,如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养殖供水等在发挥一种或多种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工程所在地、上下游、河口乃至整个流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也可能造成一定范围内水资源破坏,因此,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对水利工程进行环境评价。我国要求在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即进行环境评价,大型工程和一般中型工程要编写环境影响报告,对环境影响较小的中型工程和小型工程要编写环境影响评价表。另外,一些采矿行业对水资源的破坏不容忽视,如煤炭开采中每采一吨煤要排漏0.88立方米水,按我省年采煤3亿吨计算,每年仅因采煤损失地下水资源高达2.5亿立方米,并对地下水体地质构造造成极大的破坏。又如,无限度的乱砍乱伐,造成植被严重破坏,对水土保湿及水资源的地表埋藏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第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有效节水的关键在于利用“中水”,实现水资源重复利用。如果中水利用能在全社会范围内通行,不仅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又能令社会形成一种珍惜水资源的良好风气。目前,许多大中型企业已经开发利用中水,如霍州煤电集团各个矿井都利用中水返回井下洒水和地面冲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外,利用经济杠杆调节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由于水管理不到位,很多地方有长流水现象发生,而有些地方会“捧碗祈天”,因此,必须安装有效的水计量装置,执行多用水多计费的原则,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城市用水定额管理是国际上通行的办法,它是在科学核定用水量的前提下,坚持分类对待的原则,市民生活用水、工商企业用水、机关事业团体用水实行不同的水价,定额内平价,超额部分适当加价,以培养公民节约用水的习惯。
2.三首关于水的故事,三首关于马的古诗
1.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咏鹅》)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刘禹锡:《竹枝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杨万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湖亭望水》 【唐】白居易 久雨南湖涨,新晴北客过。
日沉红有影,风定绿无波。 岸没闾阎少,滩平船舫多。
可怜心赏处,其奈独游何? 《澄水如鉴》 【唐】崔颢 圣贤将立喻,上善贮情深。 洁白依全德,澄清有片心。
浇浮知不挠,滥浊固难侵。 方寸悬高鉴,生涯讵陆沉。
对泉能自诫,如镜静相临。 廉慎传家政,流芳合古今。
《春水》 【唐】杜甫 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引水》 【唐】杜甫 月峡瞿塘云作顶,乱石峥嵘俗无井。 云安酤水奴仆悲,鱼复移居心力省。
白帝城西万竹蟠,接筒引水喉不干。 人生留滞生理难,斗水何直百忧宽。
《登楼望水》 【唐】顾况 鸟啼花发柳含烟,掷却风光忆少年。 更上高楼望江水,故乡何处一归船。
《水》 【唐】韩溉 方圆不定性空求,东注沧溟早晚休。 高截碧塘长耿耿,远飞青嶂更悠悠。
潇湘月浸千年色,梦泽烟含万古愁。 别有岭头呜咽处,为君分作断肠流。
《海水》 【唐】韩愈 海水非不广,邓林岂无枝。风波一荡薄,鱼鸟不可依。
海水饶大波,邓林多惊风。岂无鱼与鸟,巨细各不同。
海有吞舟鲸,邓有垂天鹏。苟非鳞羽大,荡薄不可能。
我鳞不盈寸,我羽不盈尺。一木有余阴,一泉有馀泽。
我将辞海水,濯鳞清冷池。我将辞邓林,刷羽蒙笼枝。
海水非爱广,邓林非爱枝。风波亦常事,鳞鱼自不宜。
我鳞日已大,我羽日已修。风波无所苦,还作鲸鹏游。
《春水》 【唐】李建勋 万派争流雨过时,晚来春静更逶迤。 轻鸥散绕夫差国,远树微分夏禹祠。
青岸渐平濡柳带,旧溪应暖负莼丝。 风鬟倚楫谁家子,愁看鸳鸯望所之。
《四水合流》 【唐】李沛 禹凿山川地,因通四水流。萦回过凤阙,会合出皇州。
天影长波里,寒声古度头。入河无昼夜,归海有谦柔。
顺物宜投石,逢时可载舟。羡鱼犹未已,临水欲垂钩。
《浔阳观水》 【唐】李群玉 朝宗汉水接阳台,唅呀填坑吼作雷。 莫见九江平稳去,还从三峡嶮巇来。
南经梦泽宽浮日,西出岷山劣泛杯。 直至沧溟涵贮尽,深沉不动浸昭回。
《观汉水》 【唐】梁洽 发源自嶓冢,东注经襄阳。一道入溟渤,别流为沧浪。
求思咏游女,投吊悲昭王。水滨不可问,日暮空汤汤。
《御沟水》 【唐】卢肇 万壑朝溟海,萦回岁月多。无如此沟水,咫尺奉天波。
《流水》 【唐】罗邺 漾漾悠悠几派分,中浮短艇与鸥群。 天街带雨淹芳草,玉洞漂花下白云。
静称一竿持处见,急宜孤馆觉来闻。 隋家柳畔偏堪恨,东入长淮日又曛。
《水帘》 【唐】罗邺 万点飞泉下白云,似帘悬处望疑真。 若将此水为霖雨,更胜长垂隔路尘。
《咏水》 【唐】骆宾王 列名通地纪,疏派合天津。波随月色净,态逐桃花春。
照霞如隐石,映柳似沉鳞。终当挹上善,属意澹交人。
《远水》 【唐】马戴 荡漾空沙际,虚明入远天。秋光照不极,鸟影去无边。
势引长云断,波轻片雪连。汀洲杳难别,万古覆苍烟。
《看水》 【唐】齐己 范蠡东浮阔,灵均北泛长。谁知远烟浪,别有好思量。
故国门前急,天涯照里忙。难收上楼兴,渺漫正斜阳。
《望水》 【唐】司空曙 高楼晴见水,楚色霭相和。野极空如练,天遥不辨波。
永无人迹到,时有鸟行过。况是苍茫外,残阳照最多。
《远水》 【唐】项斯 渺渺浸天色,一边生晚光。阔浮萍思远,寒入雁愁长。
北极连平地,东流即故乡。扁舟来宿处,仿佛似潇湘。
《蜀江水 》 【唐】熊孺登 日夜朝宗来万里,共怜江水引蕃心。 若论巴峡愁人处,猿比滩声是好音。
《水》 【唐】徐夤 火性何如水性柔,西来东出几时休。 莫言通海能通汉,虽解浮舟也覆舟。
湘浦暮沈尧女怨,汾河秋泛汉皇愁。 洪波激湍归何处,二月桃花满眼流。
《大水》 【唐】薛逢 暴雨逐惊雷,从风忽骤来。浪驱三岛至,江拆二仪开。
势恐圆枢折,声疑厚轴摧。冥心问元化,天眼几时回。
《水》 【唐】郑谷 竹院松廊分数派,不空清泚亦逶迤。 落花相逐去何处,幽鹭独来无限时。
洗钵老僧临岸久,钓鱼闲客卷纶迟。 晚晴一片连莎绿,悔与沧浪有旧期。
《咏水》 【唐】张文琮 标名资上善,流派表灵长。地图罗四渎,天文载五潢。
方流涵玉润,圆折动珠光。独有蒙园吏,栖偃玩濠梁。
《山下水》 【唐】周濆 背云冲石出深山,浅碧泠泠一带寒。 不独有声流出此,会归沧海助波澜。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金秋。”
《马诗》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逢入京。
3.关于水的故事、传说、诗歌、文章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咏鹅》)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刘禹锡:《竹枝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杨万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日出江花红盛火,春来江水绿如兰。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近江南草未凋。
水的故事喜爱着水。打小时起就喜欢门前的那条小河。
喜欢水的波纹、波光,还有水面上的投影。喜欢水的明净、含蓄、深沉,还有水的包容。
也喜欢水的汹涌与波澜壮阔,还有卷起千堆雪的激情豪迈……记忆里,我是在水边长大。流水,带走几多童年的欢欣,一去不返。
站在水边,总默想水去了那里?站在水边,总询问水为什么一直这样汤汤荡荡不停不息?水,经河流汇聚,入江、入海。流浪时,水安抚着我的心灵。
那条江,曾激荡起灵魂的潮汐。那个海,曾成为生命起伏的航线。
曾站在太平洋的岸边,体察浩淼的博与远,休察水的深与大……岸很遥远,是一种命运的远。水,成为我生命里最奢侈的东西。
行走在西部,才知道水是多么珍贵!那儿距河很远,那儿没有湖泊,那儿看不见江海……那层叠着的荒凉丘阜,那山峁中的村庄,那干枯的沟壑,那黄土高坡上的人们,一生都在祈求着水呵。一口口“母亲水窖”,是他们最大的欢喜与安慰。
干渴的村庄,干渴的田园,一度是贫困的代名词。水,载着西部干旱山区一代代人的艰辛,又托起着一代代人的梦想!水,演绎着西部的传说。
一口口“母亲水窖”,盛满了关爱的故事。 其实,缺水的未必只是西部呵……水,盛满了江河湖泊的心事。
江河湖泊,装满了水的故事。水的归宿,就是人类生命的归宿!水,是人类生存的命脉!绿草如茵,山恋如画,青翠欲滴,蓝天上,一群白鸟飞过,轻唱着春天的旋律,温柔的风轻轻吹过水面,掠过水娇美的脸,她感觉到痒痒的,好舒服。
水是幸福的,她躺在大海温暖的怀抱里尽情的享受着大海的深情,在大海宽广的怀抱里,水尽情的撒娇,开心的玩耍,抚摸着大海宽阔的胸膛,脸上尽显温柔;水是浪漫的,她总是在不停的创造一种宁静的气息,聆听着大自然的天籁之音,陶醉在缠绵的山水之间,感受着无穷尽的美妙旋律;水是好动的,时而跳动着波涛的韵律,踏着海浪的节拍,时而疯狂旋转,时而静止的象黑夜;水是多变的,时而如火山喷泉,时而如冰山深潭,变幻着不同的面孔。大海完全被他的舞姿陶醉了,被她美妙的歌候感染着,情不自禁的拥抱着她消融在一起享受着这令人心动的瞬间。
水清楚的知道自己只是一滴水,那么的渺小,毫不起眼,只有当她与大海融为一体时,才感觉到自己的价值。从此,在大海的怀抱里,不再自卑,不再无依,不再彷徨,不再流浪,因为他找到了自己最好的归宿——只有大海才能容纳她永无静止的本性,不断褪变的灵魂,也只有大海才能阻挡她永不停留的脚步。
直到有一天,水遇见了云。白云伸展着慵懒的肩,轻轻的舞动着他的云裳,潇洒极了,他忽而像一缕白烟穿梭在天空,忽而象一群淘气的绵羊在奔跑,他跑着玩着,丝毫未注意身边的任何东西,因为在他的眼里只有天空,那是他梦想的天堂,完全自由的享受地,他无时无刻都想要展翅飞翔,只有天空才能给他翅膀,让他翱翔,他想飞,他喜欢飞翔的快乐,喜欢这种无拘无束的自由,而只有天空能给予他梦想的一切。
他想着,不禁更快乐了,更潇洒了。他飘呀飘呀,忽然他看见了大海,看见了大海里宁静的水,水面映照着他梦样的身影,云停下来了,他看见水中的自己,完全不相信他在水中是这么美丽,那泛着五彩缤纷的色彩里,他是那么的动人心魄,他不想离开了,只是静静的看着自己,呆了。
水突然遇见云,完全被云打动了心,她真的不相信世界上还有让她再心动的影,激动的心无法自抑跳个不停,她完全被他飘逸的身影迷住了。只有她自己知道,这是一种完全不属于大海的感受,一种无法言表的感觉。
她深情的凝视着白云,以为白云是看自己看呆了,她哪里知道,贪玩的云只不过好奇的看自己映照水里的身影。水情不自禁的呼唤着白云“云呀,你看你漂亮的云裳多潇洒呀,你下来吧,和我跳个舞吗?”云正陶醉在自己的影子里,愣了一下,才听到有人叫他,他展示出开朗的笑容,对着水笑笑:我不能下来,我下来就和你一样变成水了,我只属于我的天空,只有天空才能给予我翱翔的翅膀。
好了,认识你很高兴,我。
4.与水有关的诗句
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 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郦道元《三峡》) 5、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郦道元《三峡》) 6、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吴均《与朱元思书》) 7、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8、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 1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12、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咏鹅》) 1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1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1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16、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17、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1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19、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愁(李白) 20、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 21、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唐·李白) 22、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 (唐·李白) 23、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唐·李白) 24、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吴均《与朱元思书》) 25、水心如镜面,千里无纤毫 (唐·白居易) 26、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唐·王维) 27、天壤之间,水居其多 (宋·苏轼) 28、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宋·汪元量) 29、江带峨眉雪,川横三峡流 (唐·李白) 30、初惊银河落,半洒云天里 (唐·李白) 31、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咏鹅》) 32、水真绿净不可睡,鱼若空行无所依 (宋·楼钥) 33、青山不老,绿水长存 (明·罗贯中) 34、水万物之本源也 (春秋齐国·管仲) 35、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战国赵国·荀子) 36、源清流洁,本盛木荣 (汉·班固) 37、清泉自爱江湖去,流出红墙便不还 (清·查慎行) 38、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唐·李白) 39、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唐·白居易) 40、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41、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 42、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唐·王维) 43、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宋·汪元量) 44、江带峨眉雪,川横三峡流 (唐·李白) 45、水真绿净不可睡,鱼若空行无所依 (宋·楼钥) 4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 47、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唐·李白) 48、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唐·李白) 49、水心如镜面,千里无纤毫 (唐·白居易) 50、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唐·王维) 51、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咏鹅》) 52、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宋·汪元量) 53、水真绿净不可睡,鱼若空行无所依 (宋·楼钥) 5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55、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杨万里:《小池》) 56、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白居易《暮江呤》 57、山高月小,水落石出。陆游《后赤壁赋》 58、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59、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61、江流天地外,山色有中无。
王维 《汉江临泛》 63、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 64、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6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6、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67、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68、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69、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7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71、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
5.关于水的历史故事
和历史有关的话看下列文章吧:长安八水的历史与现状 ——兼及西安城市水资源安全初探 吴焕良 2007/05/26 西岳论坛 [摘要]:长安,居关中“天府之国、土膏之地”,孕育周、秦、汉、唐之盛世,亦成就其千年帝都的特殊地位。
数千年来,长安荡荡乎分流之八川滋润着三辅大地,维系着长安的生存,与此同时,历经千年开发的三辅之地生态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加之现代以来,随着西安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八水也是沧桑尽变,物是人非。本文就“长安八水的历史与现状”作初步探讨,重点针对近年西安地区的“水荒”现象探寻“长安八水”与古都供水的演变,以期能为今日西安城市水资源安全问题有所裨益。
关键词]:八水绕长安 河流变迁 城市生态 水安全 和谐发展 一、导语 历史上,长安地区山环水绕,环境优美,河川众多,林木繁盛。战国时期,《荀子?强国》篇赞关中有言:“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
此时的关中号称 “陆海”[1],足见其林木之饶。正是基于这种茂密森林植被所形成的良好生态环境,才有了“终始灞、浐,出入泾、渭;沣、鄗、潦、潏,纡余委蛇,经营乎其内。
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2]*的胜景,“长安八水”这一盛名也第一次出现并为后世沿用不废。正是这荡荡八川、奔流不止,才成就了关中山川秀丽,物产丰饶,处四塞之内,俨然天府之国。
[3]汉初东方朔曾讲过:“沣、镐之间,号为土膏,其价亩一金”[4];唐杜佑《通典》亦有言:“雍州之地,厥田上上。”[5] 长安的建都史最早可追溯至西周时代。
西伯姬昌率周人自岐下东徙,于沣河西岸新建都城,名之“丰”[6],此为公元前1059年[7],这是长安地区第一个国都。从此,先后有秦、西汉、隋、唐等六个统一的王朝和七个政权建都于此,前后相继共有一千一百二十五年。
[8]一个城市作为国都能延绵千余年,古今中外,唯我长安。个中缘由也非三言两语即可道明,但关中地利、长安八水不可不谓其重要基础,长安的运输、灌溉、以至军事防卫皆与八水相关,故述及长安,不可不谈及“八水”。
天府之地,因山水之利,三千多年前的先民便在这片土地上勤于耕稼创造了灿烂的周文化,《小雅?白华》“滮池北流,浸彼稻田”。远古时代,先民们便引水作渠,以溉农田,也正是在这丰饶的土地上,才会有“文王作丰,武王治镐”'[9]的出现,周,也成为立国于这片沃土上的第一个王朝,与此同时也开创了长安一千余年的国都史。
秦立国关中,都渭北咸阳,后因其人多地狭[10],意欲南进,故于渭南上林苑营建新宫,阿房“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尚仅为新宫前殿 [11]。只可惜,始皇帝没有预见到二世而亡,此构想亦付之东流,未能成真。
汉刘邦据关中四塞以制八方,“扼天下之亢而抚其背”[12]。都城亦建于沣、渭、灞三川之间。
后虽经乱世,长安屡为战场,兵火频繁,城亦残破不堪都之,即使这样,隋文帝代周自立后,也仅仅是于“汉故城东南”建新都更名“大兴”而已,仍未弃关中而另寻它地。唐承隋制,更“大兴”复为“长安”,亦都之。
东临浐、灞,西滨沣、滈,北据泾、渭,南抵终南山下。唐后,长安不复为都,城郭渐废,漕渠倾圮。
但仍旧是西北要地,关中虽不复“天府”之国,仍不失为丰饶之地。三千多年长安的富足,千余年的盛世帝都,这荡荡奔流之“八川”可谓功不可没。
可以这样讲,正是有了这奔流不息的“八川”才成就了千年古都——长安。司马相如提出的这“八川”之名也为历代所沿用,不独为汉家所有。
但我们今天看到的确另是一番景象,让我们痛心,更让我们心碎。这滋润了广沃的平原,孕育了伟大的古都,浇灌出灿烂文化的“长安八水”历经沧桑变化,发生了巨大变化早已今非昔比,当年留连于“灞柳风雪”,漫步于“草堂烟雾”的先人们哪里会想到他们的子孙会深陷“水荒”之中,当年荡荡并流的八川之水也不复存在,“秦川八水绕长安”的盛况只有通过那冰冷无情的文字进入我们的梦中。
八水今景实出我们意料之外,“天府”之美名早已让与巴蜀成都,“陆海”胜景亦不复存在,作为借居古城西安的后学者,怀敬畏之情寻“八水”变迁之踪痕,试图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探寻八川并流的踪迹。关于“长安八水”的文献资料甚多,除去历代正史中地理志,五行志外,诸如《三秦记》、《关中记》、《水经注》至清人顾祖禹所著《读史方舆纪要》等,数千年来无有断绝。
相关的今人著述也有许多,但主要集中在以水利、环境等角度探讨长安水环境与建都之关系,系统考证长安八水之变迁的著述不多,惟以史念海先生《环绕长安的河流及有关的渠道》[13]等几篇文章作比较详细的介绍,笔者所提出的这个问题,“长安八水的历史变迁与西安今日水环境”,考察长安八水的历史与现状,以与当今西安城市发展的水安全关系,学人所作尚不算很多,但由于笔者所学基础尚浅,囿于学识不足,不当之处敬祈方家指正,为盼为祷。二、秦川八水绕长安 “秦川八水长缭绕,汉家五陵空崔嵬。”
[14]韦应物的这句诗言简意赅,短短十四个字就将古都长安自然景观、风土人情高度凝练在这里面。秦川八水即是自司马相如所讲“荡荡八水。
6.有关水的古诗\文章
泉水 【先秦】诗经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
有怀于卫,靡日不思。娈彼诸姬,聊与之谋。
出宿于□,饮饯于祢,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出宿于干,饮饯于言。载脂载辖,还车言迈。
遄臻于卫,不瑕有害?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思须与漕,我心悠悠。
驾言出游,以写我忧。巴水 【唐】白居易 城下巴江水,春来似麴尘。
软沙如渭曲,斜岸忆天津。影蘸新黄柳,香浮小白苹。
临流搔首坐,惆怅为何人?大水 【唐】白居易 浔阳郊郭间,大水岁一至。闾阎半飘荡,城堞多倾坠。
苍茫生海色,渺漫连空翠。风卷白波翻,日煎红浪沸。
工商彻屋去,牛马登山避。况当率税时,颇害农桑事。
独有佣舟子,鼓(木世)生意气。不知万人灾,自觅锥刀利。
吾无奈尔何,尔非久得志。九月霜降后,水涸为平地。
湖亭晚望残水 【唐】白居易 湖上秋泬寥,湖边晚萧瑟。登亭望湖水,水缩湖底出。
清渟得早霜,明灭浮残日。流注随地势,洼坳无定质。
泓澄白龙卧,宛转青蛇屈。破镜折剑头,光芒又非一。
久为山水客,见尽幽奇物。及来湖亭望,此状难谈悉。
乃知天地间,胜事殊未毕。湖亭望水 【唐】白居易 久雨南湖涨,新晴北客过。
日沉红有影,风定绿无波。岸没闾阎少,滩平船舫多。
可怜心赏处,其奈独游何?澄水如鉴 【唐】崔颢 圣贤将立喻,上善贮情深。洁白依全德,澄清有片心。
浇浮知不挠,滥浊固难侵。方寸悬高鉴,生涯讵陆沉。
对泉能自诫,如镜静相临。廉慎传家政,流芳合古今。
春水 【唐】杜甫 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引水 【唐】杜甫 月峡瞿塘云作顶,乱石峥嵘俗无井。云安酤水奴仆悲,鱼复移居心力省。
白帝城西万竹蟠,接筒引水喉不干。人生留滞生理难,斗水何直百忧宽。
登楼望水 【唐】顾况 鸟啼花发柳含烟,掷却风光忆少年。更上高楼望江水,故乡何处一归船。
水 【唐】韩溉 方圆不定性空求,东注沧溟早晚休。高截碧塘长耿耿,远飞青嶂更悠悠。
潇湘月浸千年色,梦泽烟含万古愁。别有岭头呜咽处,为君分作断肠流。
海水 【唐】韩愈 海水非不广,邓林岂无枝。风波一荡薄,鱼鸟不可依。
海水饶大波,邓林多惊风。岂无鱼与鸟,巨细各不同。
海有吞舟鲸,邓有垂天鹏。苟非鳞羽大,荡薄不可能。
我鳞不盈寸,我羽不盈尺。一木有余阴,一泉有馀泽。
我将辞海水,濯鳞清冷池。我将辞邓林,刷羽蒙笼枝。
海水非爱广,邓林非爱枝。风波亦常事,鳞鱼自不宜。
我鳞日已大,我羽日已修。风波无所苦,还作鲸鹏游。
春水 【唐】李建勋 万派争流雨过时,晚来春静更逶迤。轻鸥散绕夫差国,远树微分夏禹祠。
青岸渐平濡柳带,旧溪应暖负莼丝。风鬟倚楫谁家子,愁看鸳鸯望所之。
四水合流 【唐】李沛 禹凿山川地,因通四水流。萦回过凤阙,会合出皇州。
天影长波里,寒声古度头。入河无昼夜,归海有谦柔。
顺物宜投石,逢时可载舟。羡鱼犹未已,临水欲垂钩。
浔阳观水 【唐】李群玉 朝宗汉水接阳台,唅呀填坑吼作雷。莫见九江平稳去,还从三峡嶮巇来。
南经梦泽宽浮日,西出岷山劣泛杯。直至沧溟涵贮尽,深沉不动浸昭回。
观汉水 【唐】梁洽 发源自嶓冢,东注经襄阳。一道入溟渤,别流为沧浪。
求思咏游女,投吊悲昭王。水滨不可问,日暮空汤汤。
御沟水 【唐】卢肇 万壑朝溟海,萦回岁月多。无如此沟水,咫尺奉天波。
流水 【唐】罗邺 漾漾悠悠几派分,中浮短艇与鸥群。天街带雨淹芳草,玉洞漂花下白云。
静称一竿持处见,急宜孤馆觉来闻。隋家柳畔偏堪恨,东入长淮日又曛。
水帘 【唐】罗邺 万点飞泉下白云,似帘悬处望疑真。若将此水为霖雨,更胜长垂隔路尘。
咏水 【唐】骆宾王 列名通地纪,疏派合天津。波随月色净,态逐桃花春。
照霞如隐石,映柳似沉鳞。终当挹上善,属意澹交人。
远水 【唐】马戴 荡漾空沙际,虚明入远天。秋光照不极,鸟影去无边。
势引长云断,波轻片雪连。汀洲杳难别,万古覆苍烟。
看水 【唐】齐己 范蠡东浮阔,灵均北泛长。谁知远烟浪,别有好思量。
故国门前急,天涯照里忙。难收上楼兴,渺漫正斜阳。
望水 【唐】司空曙 高楼晴见水,楚色霭相和。野极空如练,天遥不辨波。
永无人迹到,时有鸟行过。况是苍茫外,残阳照最多。
远水 【唐】项斯 渺渺浸天色,一边生晚光。阔浮萍思远,寒入雁愁长。
北极连平地,东流即故乡。扁舟来宿处,仿佛似潇湘。
蜀江水 【唐】熊孺登 日夜朝宗来万里,共怜江水引蕃心。若论巴峡愁人处,猿比滩声是好音。
水 【唐】徐夤 火性何如水性柔,西来东出几时休。莫言通海能通汉,虽解浮舟也覆舟。
湘浦暮沈尧女怨,汾河秋泛汉皇愁。洪波激湍归何处,二月桃花满眼流。
大水 【唐】薛逢 暴雨逐惊雷,从风忽骤来。浪驱三岛至,江拆二仪开。
势恐圆枢折,声疑厚轴摧。冥心问元化,天眼几时回。
水 【唐】郑谷 竹院松廊分数派,不空清泚亦逶迤。落花相逐去何处,幽鹭独来无限时。
洗钵老僧临岸久,钓鱼闲客卷纶迟。晚晴一片连莎绿,悔与沧浪有旧期。
咏水 【唐】张文琮 标名资上善,流派表灵长。地图罗四渎,天文载五潢。
方流涵玉润,圆折动珠光。独有蒙园吏。
7.描写水的古诗和诗歌
《小 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流水诗 唐伯虎 浅浅水,长悠悠,来无尽,去无休。
曲曲折折向东流,山山岭岭难阻留。 问伊奔腾何时歇,不到大海不回头。
《蒹葭》具体我不写出来了。 《惠崇春江晚景》 《沧浪之水歌》 《渡荆门送别》 《一剪梅》 《画》 《卜算子》。
8.跟水有关的历史故事,急用
千古风流苏东坡 ______苏东坡(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
由于他反对王安石变法,写诗讽谏朝廷,一生屡遭贬谪,飘若惊鸿,大部分时间在做地方官。每到一地,都留下无数佳话和政绩,受到人民的爱戴,而且地因人传,名气更大。
王朝云 ___风光旖旎的惠州西湖因苏东坡的名气而名扬天下。而苏东坡的爱妾王朝云墓,就座落在西湖泗洲塔旁的孤山山麓上。
如今,在绿树婆娑、碧水环绕的孤山朝云墓旁,兴建了一座红墙绿瓦的东坡纪念馆,馆前有东坡全身石塑像,周围筑有碑廊,馆内收展了有关东坡和朝云的历史文物好几百件。享誉历史文化名城的惠州,每年有数十万中外游客到东坡纪念馆参观游览,仰慕绝世奇才苏东坡,缅怀他与王朝云的动人的爱情故事,给到惠州西湖游览的客人增添了不少情趣。
西泠桥畔忆小小 ______苏小小是南齐(479-501)钱塘(今杭州)人,著名歌妓,聪敏美丽,有才华,知自爱。有一次,她乘着香壁车出游,不期在白堤遇到一个叫阮郁的青年,骑着一匹青骢马,从断桥缓缓而来。
两人一见钟情。为表达爱慕之情,小小口吟《同心歌》一首: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
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梅妻鹤子林和靖 ______孤山在西湖的北面湖中,是葛岭山的支脉,高38米,是西湖最低的山,东连白堤,西接西泠桥,孤立湖中,显得孤峰突耸,故名孤山。
在孤山的北麓,有亭翼然,这就是著名的放鹤亭,它是为纪念有“梅妻鹤子”之称的北宋诗人、孤山隐士林和靖而建的。 岳飞墓前吊忠烈 _______古往今来,秀丽的西湖之畔不知演绎了多少幕人间悲喜剧,有才子佳人,亦有人鬼之恋,或缠绵悱恻,亦或忧伤难忘,然而最叫人扼腕叹息的恐怕要算南宋民族英雄岳飞那桩千古奇冤了。
800多年来,人们纷纷来到岳飞墓前,凭吊民族忠魂,寄托深切哀思。 鉴湖女侠秋瑾 ______西泠桥西侧有一座朱红翘角的八角亭,这就是为纪念辛亥革命烈士秋瑾而建造的“风雨亭”。
9.关于水的故事
1、曾经有一位长者临远行前把自己的三个儿子叫到跟前,分给他们每人一杯水,对他们说:“我此去将会有三年之久,回来时看你们谁能把这杯水保存得最好,我就把家业托付给谁。”
老大想父亲把这杯水交给我们,这杯水一定有某种神奇的力量,如果我把它喝了,我就会具有类似的力量了,于是老大就把水给喝了,每天幻想着神奇的力量出现。
老二想父亲一定是搞什么玄虚,让我们三年保存一杯水,说不定这杯水蕴藏着什么秘密,于是老二就把这杯水密封起来,放在供桌上,每日香花水果供养还日日礼拜,每天等待着秘密的打开。
老三想一杯水喝了就不会是同一杯水了,储存起来一定会变质了,随便倒掉而又违背了父亲的意思,最后他终于明白了怎么回事,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把这杯水倒在自家的水井里,每天做父亲在家时交给他们兄弟所做的事情:用水井里的水浇田。
三年后老父亲远行归来,三个儿子分呈自己的见解,老父亲听完后哈哈大笑,把儿子们领到水井旁,对他们说:“一杯水就是一杯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而要想把这一杯水保存得鲜活而有用,那只有把它放在长流不断的水中才行啊!”自然老三成为父亲的继承者。
2、古时的黄河从新乡县西入境,向东北经延津、卫辉向北流去。十年九害的黄河,对于生活在这里从事农业生产的部族是一个严重的威胁。
据史籍记载:当时浩浩荡荡的洪水经久不息,一些猛兽出入其间,危害百姓,凶猛的大鸟常常攫食老人和孩子。面对经常泛滥的洪水,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和部族的安全,共工组织部族民众筑堤防洪。他们取高垫低,堵塞洪流,想以此断绝水患,取得永远的安宁。
3、相传精卫本是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名唤女娃,一日女娃到东海游玩,溺于水中。死后其不平的精灵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一种神鸟,每天从山上衔来石头和草木,投入东海,然后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好像在呼唤着自己。
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人们把“精卫填海”神话归于不同的神话类型。显然“精卫填海”神话属于典型的变形神话,且属于变形神话中的“死后托生”神话,即将灵魂托付给现实存在的一种物质。
不仅如此‘精卫填海”还属于复仇神话,女娃生前与大海无冤无仇,但是却不慎溺水身亡,如此与大海结下仇恨,化身为鸟终身进行填海的复仇事业。
4、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作为黄帝的后代,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唐尧、虞舜二帝,分别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事宜。
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封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
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禹成功治理洪水,世人便把他敬为神人,尊为“大禹”“神禹”,将他与天地相齐名,所谓天大、地大、禹大。
当时人们甚至把整个中国叫“禹域”,意为大禹治理过的地方,从而把治理江河、战胜洪灾的所有美好愿望,都寄托在大禹身上。“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大禹几乎成为无所不能的天神。
5、哪吒闹海是人们熟悉的神话故事。传说托塔李天王在陈塘关作总兵时,夫人生下一个肉蛋。李天王认为是不祥之物,一剑劈开,却蹦出一个手套金镯,腰围红绫的俊俏男孩,这就是后来起名为哪吒的神童。
哪吒自幼喜欢习武,有一天,他同小朋友在海边嘻戏,正好碰上东海龙王三太子出来肆虏百姓,残害儿童。
小哪吒见此恶徒,义愤填膺,铤身而出,打死三太子又抽了它的筋。东海龙王得知此讯、勃然大怒,降罪于哪吒的父亲,随即兴风作浪,口吐洪水。
小哪吒不愿牵连父母,于是自己剖腹、剜肠、剔骨,还筋肉于双亲,借着荷叶莲花之气脱胎换骨,变作莲花化身的哪吒。后来大闹东海,砸了龙宫,捉了龙王。人们借助这个神话故事,发泄对造成水害的龙王——最高封建统治者——“真龙天子‘的怨恨。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