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山西汾阳的诗词

1.有关汾阳的诗词,并写一篇赏析文字
有关汾阳的诗词,并写一篇赏析文字作者简介:
赵嘏 , 字承佑, 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 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 年轻时四处游历, 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 留寓长安多年,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 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 后回江东, 家于润州(今镇江). 会昌四年进士及第, 一年后东归。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 入仕为渭南尉。 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诗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绝最多且较出色。
原文:
门前不改旧山河,破虏曾轻马伏波。
今日独经歌舞地,古槐疏冷夕阳多。
2.李白来过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并写过诗词吗
唐代诗人李白曾在汾阳携客品酒醉校过古碑;唐宋以来的文献和诗词中也多有汾酒的记载。李白曾数次到过万罗山,垂钓观花,饮酒赋诗。“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这时诗人与前一次到秋浦来,心境是大不相同了。第一次来是强颜欢笑,心中无限愁忧。这次来,花香扑面,清溪静心,一扫久积心中的郁愤。
广阔的平天湖北连浩浩长江,三面群山叠嶂,水映山色,碧波连天。在一个月明山静的夜晚,诗人乘着酒兴,泛舟于平天湖上。平朗的水面,有清风徐徐拂过,明月浮在水面上,随着波光轻轻地盈动;洁净的莲荷,沐浴在灵净的月光中,如出水的仙女,缥缈而又近在眼前;朵朵菱花如繁星般散落在湖中,暗香浮动。“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诗人醉意朦胧,望山看水,赏月观花,犹如身在天上,乘着一轮明月尽览秋浦的美景!
但是,杏花村真正的叫响,还是靠杜牧的这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供参考。
3.含杏花村的诗句
1、下第归蒲城墅居
作者: 许浑
失意归三径,伤春别九门。薄烟杨柳路,微雨杏花村。
牧竖还呼犊,邻翁亦抱孙。不知余正苦,迎马问寒温。
2、清明
作者: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春日北归舟中有怀
作者: 薛能
尽日绕盘飧,归舟向蜀门。雨干杨柳渡,山热杏花村。
净镜空山晓,孤灯极浦昏。边城不是意,回首未终恩。
4、与友人别
作者: 温庭筠
半醉别都门,含凄上古原。晚风杨叶社,寒食杏花村。
薄暮牵离绪,伤春忆晤言。年芳本无限,何况有兰孙。
5、江神子·杏花村馆酒旗风
作者: 谢逸
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扬残红。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
夕阳楼外晚烟笼。粉香融。淡眉峰。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4.描写汾酒的诗句有哪些
草长莺飞春已暮,我来仍是雨纷纷。——谢觉哉 【现代】《访杏花村》
逢人便说杏花村,汾酒名牌天下闻; ——谢觉哉 【现代】《访杏花村》
杏花村里酒如泉,解放以来别有天;——郭沫若《杏花村里酒如泉》
白玉含香甜蜜蜜,红霞成阵软绵绵;——郭沫若《杏花村里酒如泉》
特卫樽祖传千里,缔结盟书定万年;——郭沫若《杏花村里酒如泉》
相共举杯酹汾水,腾为霖雨润村田。——郭沫若《杏花村里酒如泉》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唐代:罗隐《自遣》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代:杜牧《清明》
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唐代: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5.汾阳的绕口令
酸 枣 子
山上住着三老子,山下住着三小子,山腰住着三哥三嫂子。
山下三小子,找山当腰三哥三嫂子,借三斗三升酸枣子,
山当腰三哥三嫂子,借给山下三小子三斗三升酸枣子。
山下三小子,又找山上三老子,借三斗三升酸枣子,
山上三老子,还没有三斗三升酸枣子,只好到山当腰找三哥三嫂子,
给山下三小子借了三斗三升酸枣子。过年山下三小子打下酸枣子,
还了山当腰三哥三嫂子,两个三斗三升酸枣子。
登 山
三月三,小三去登山。上山又下山,下山又上山。登了三次山,跑了三里三。出了一身汗,湿了三件衫。小三山上大声喊:“离天只有三尺三!”
司小四和史小世
司小四和史小世,四月十四日十四时四十上集市,司小四买了四十四斤四两西红柿,史小世买了十四斤四两细蚕丝。司小四要拿四十四斤四两西红柿换史小世十四斤四两细蚕丝。史小世十四斤四两细蚕丝不换司小四四十四斤四两西红柿。司小四说我四十四斤四两西红柿可以增加营养防近视,史小世说我十四斤四两细蚕丝可以织绸织缎又抽丝。
四 和 十
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四十和十四。说好四和十得靠舌头和牙齿谁说四十是“细席”,他的舌头没用力;谁说十四是“适时”,他的舌头没伸直。认真学,常练习,十四、四十、四十四。
石小四和史肖石
石小四,史肖石,一同来到阅览室。石小四年十四,史肖石年四十。年十四的石小四爱看诗词,年四十的史肖石爱看报纸。年四十的史肖石发现了好诗词,忙递给年十四的石小四,年十四的石小四见了好报纸,忙递给年四十的史肖石。
六十六头牛
六十六岁的陆老头,盖了六十六间楼,买了六十六篓油,养了六十六头牛,栽了六十六棵垂杨柳。六十六篓油,堆在六十六间楼;六十六头牛,扣在六十六棵垂杨柳。忽然一阵狂风起,吹倒了六十六间楼,翻倒了六十六篓油,折断了六十六棵垂杨柳,砸死了六十六头牛,急煞了六十六岁的陆老头。
老六放牛
柳林镇有个六号楼,刘老六住在六号楼。有一天,来了牛老六,牵了六只猴;来了侯老六,拉了六头牛;来了仇老六,提了六篓油;来了尤老六,背了六匹绸。牛老六、侯老六、仇老六、尤老六,住上刘老六的六号楼,半夜里,牛抵猴,猴斗牛,撞倒了仇老六的油,油坏了尤老六的绸。牛老六帮仇老六收起油,侯老六帮尤老六洗掉绸上油,拴好牛,看好猴,一同上楼去喝酒。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