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牡丹芍药的古诗词

1.描写牡丹的诗句
赏牡丹 唐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牡丹 唐 皮日休 落尽残红始吐芳, 佳名唤作百花王, 竟夸天下无双艳, 独占人间第一香。
牡丹诗 唐 李正凡 国色朝酣酒, 天香夜染衣。 丹景春醉容, 明月问归期。
红 牡 丹 王维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牡 丹 刘灏 清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牡丹芳 唐 白居易 牡丹芳, 黄金蕊绽红玉房。 千片赤英霞烂烂, 百枝绛点灯煌煌。
照地初开锦绣段, 当风不结兰麝囊。 仙人琪树白无色, 王母桃花小不香。
宿露轻盈泛紫艳, 朝阳照耀生红光。 红紫二色间深浅, 向背万态随低昂。
映叶多情隐羞面, 卧丛无力含醉妆。 低娇笑容疑掩口, 凝思怨人如断肠。
浓姿贵彩信奇绝, 杂卉乱花无比方。 石竹金钱何细碎, 芙蓉芍药苦寻常。
遂使王公与卿士, 游花冠盖日相望。 庳车软舆贵公主, 香衫细马豪家郎。
卫公宅静闭东院, 西明寺深开北廊。 戏蝶双舞看人久, 残莺一声春日长。
共愁日照芳难驻, 仍张帷幕垂阴凉。 花开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三代以还文胜质, 人心重华不重实。 重华直至牡丹芳, 其来有渐非今日。
元和天子忧农桑, 恤下动天天降祥。 去岁嘉禾生九穗, 田中寂寞无人至。
今年瑞麦分两岐, 君心独喜无人知。 无人知, 可叹息。
我愿暂求造化力, 减却牡丹妖艳色。 少回卿士爱花心, 同似吾君忧稼穑。
绝代只西子,众芳唯牡丹。~~~白居易 参考资料: 。
2.古诗描写牡丹与芍药的词
1.《次韵陈诗郎谢送牡丹》
年代:宋 作者: 方岳
人在金华殿角头,诗情却遣为花留。
春风不入癯仙眼,六六峰寒隔几州。
2.《浣溪沙》
年代:宋 作者: 晏殊
三月和风满上林。牡丹妖艳直千金。恼人天气又春阴。为我转回红脸面,向谁分付紫檀心。有情须殢酒杯深。
3.《渔家傲·叶重如将青玉亚》
年代:宋 作者: 欧阳修
叶重如将青玉亚。花轻疑是红绡挂。颜色清新香脱洒。堪长价。牡丹怎得称王者。雨笔露笺匀彩画。日炉风炭薰兰麝。天与多情丝一把。谁厮惹。千条万缕萦心下。
4.《芍药》
年代:宋 作者: 张嵲
青春爱谢日迟迟,正是群芳扫迹时。
浓露有情融睡脸,暄风无力困丰肌。
苦将蕊气相牵引,若对华灯不自持。
应似西江明夜火,馆娃宫里醉西施。
5.《芍药四首》
年代:宋 作者: 邵雍
阿姨天上舞霓裳,姊妹庭前剪雪霜。
要与牡丹为近侍,铅华不待学梅妆。
3.芍药和牡丹的诗词
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洧之外,洵吁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诗经·国风·郑风·溱洧》 这首诗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抄下余冠英先生所译的文字: 溱水长,洧水长, 溱水洧水哗哗淌。
小伙子,大姑娘,人人手里兰花香。 妹说:“去瞧热闹怎么样?” 哥说:“已经去一趟。”
“再去一趟也不妨。洧水边上,地方宽敞人儿喜洋洋”。
女伴男来男伴女,你说我笑心花放,送你一把芍药最芬芳。 原来这首诗描写的是三月上已之辰,郑国溱洧两河之畔,男女杂集,春游欢会的情景,有人说古人用芍药中的“药”(此字我们这里方言还念yue)字代表相约,所以芍药也成为男女间定情的象征,诗中的男子将一朵鲜媚的芍药送到女子手中,爱情之花也在彼此心中绽放。
这情景,这诗句,打动着千古以来的痴男怨女。《红楼梦》中的林妹妹,第四十回行牙牌令时表现很有点“失态”,一会说《牡丹亭》里的“良辰美景奈何天”,一会说《西厢记》中的“纱窗也没有红娘报”,最后又来了句“仙杖香挑芍药花”,这芍药花,正象征的蓬蓬勃勃的爱情。
所以宋人张镃在诗中赞道:“自古风流芍药花”。 姜夔有一首词,说的是扬州的芍药: 侧犯·咏芍药 恨春易去。
甚春却向扬州住。微雨。
正茧栗梢头弄诗句。 红桥二十四,总是行云处。
无语。渐半脱宫衣笑相顾。
金壶细叶,千朵围歌舞。谁念我、鬓成丝,来此共尊俎。
后日西园,绿阴无数。寂寞刘郎,自修花谱。
北宋时扬州芍药就极为繁盛,苏轼有诗:“扬州近日红千叶,自是风流时世妆”。当时每年扬州举办芍药万花会,官吏搜聚绝品十余万株观赏欢宴,一时热闹非凡,扬州芍药就此名闻天下。
后来苏轼见太过扰民,曾一度废止了这种行为,但只禁得一时,扬州芍药还是“佳种年深亦多变”,品种和数量越来越多。 然而到了南宋,金兵南下洗劫扬州(1161年)后,城破人亡,芍药也无复往日之景。
姜夔重过扬州时就写下了我们熟知的“二十四桥仍在”、“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的著名词句。 然而,写芍药时,还是不得不提起扬州二字,正像写牡丹离不开洛阳一样,南宋大奸臣贾似道有诗: 又是扬州芍药时,花应笑我赋归迟。
满堂留得春如画,对酒何妨鬓似丝。 玉立黄尘那可到,锦围红蜡最相宜。
买山若就当移种,此际谁能杖履随。 贾似道人坏诗不坏,这首写芍药的诗倒也不错。
要说古时做皇帝也不容易,奸臣也不是个个都是大白脸上写着“奸臣”二字,单看这诗,怎么能想到他是奸臣庸臣? 元末诗人杨允孚《咏芍药》里这样写道: 时雨初肥芍药苗,脆肥香压酒肠消。 扬州帘卷东风里,曾惜名花第一娇。
清代塞尔赫有七绝《白芍药》一诗: 珠帘入夜卷琼钩,谢女怀香倚玉楼。 风暖月明娇欲堕,依稀残梦在扬州。
到了明清,扬州芍药规模虽不如宋代,但却培育出极为罕见的黑芍药,此品种花朵色深紫近黑。明末清初的扬州,园林极盛,各园中也都广泛种植芍药。
芍药有养血敛阴,柔肝缓中,止痛收汗等功用,对于一些女性特有的疾病更是有显着功效,故有“女科之花”的称谓。 好为花王作花相 芍药,和牡丹的形貌非常相近,但牡丹是木本,花大枝粗,有雍容华贵的气象,而芍药是草木,显得娇小柔弱,所以古人评花时以牡丹为第一,芍药第二,谓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
如宋朝陆佃就在《崥雅》一书中写道:“今群芳中牡丹品评第一,芍药第二,故世谓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 宋邵雍有诗:“要与牡丹为近侍,铅华不待学梅妆”,方回也说:“可止中郎虎贲似,正堪花相相花王”。
所谓“中郎虎贲”,是这样一个典故,说东汉时的蔡邕(蔡文姬的父亲),曾做左中郎将,有一个勇士与蔡中郎长相特别相似。所以后来形容两人面貌相似,就用“中郎虎贲”。
这里是说芍药和牡丹的“容貌”相似。 杨万里有诗: 红红白白定谁先?袅袅婷婷各自妍。
最是依栏娇分外,却缘经雨意醒然。 晚春早夏浑无伴,暖艳暗香正可怜。
好为花王作花相,不应只遣侍甘泉。 关于芍药为“花相”一说,还有以下的来历: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补笔谈》中记载了“四相簪花”的故事: 韩琦于庆历五年(1054年)上任扬州太守时,其府署后园中芍药一干分四歧,歧各一花。
每朵花瓣上下红色,中间围一圈金黄色花蕊,是一种叫“金带围”的新品种,韩琦十分高兴,又邀了三人,同来观赏。这三人为大理寺评事通判王珪、大理寺评事佥判王安石、大理寺丞陈升之,酒至中筵,剪四花,四人各簪一朵。
过了三十年,四人都先后当了宰相。因芍药中“金带围”品种与宰相的金色腰带相似,从此,芍药便成了“花相”的代表。
每个朝代的审美标准不大一样,在盛唐,人们喜欢体态丰腴的美人,所以富贵雍容的花王牡丹更为得宠,刘禹锡在《赏牡丹》一诗中就这样写道:“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蓉静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这里就贬芍药而重牡丹。 但是渐渐地到了唐代后期,人们对于芍药也越来越喜欢了,晚唐诗人王贞白有诗道:“芍药承春宠,何曾羡牡丹”,而唐宋八大家中韩愈、柳宗元这两位唐代人物都。
4.芍药和牡丹的诗词
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洧之外,洵吁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诗经·国风·郑风·溱洧》 这首诗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抄下余冠英先生所译的文字: 溱水长,洧水长, 溱水洧水哗哗淌。
小伙子,大姑娘,人人手里兰花香。 妹说:“去瞧热闹怎么样?” 哥说:“已经去一趟。”
“再去一趟也不妨。洧水边上,地方宽敞人儿喜洋洋”。
女伴男来男伴女,你说我笑心花放,送你一把芍药最芬芳。 原来这首诗描写的是三月上已之辰,郑国溱洧两河之畔,男女杂集,春游欢会的情景,有人说古人用芍药中的“药”(此字我们这里方言还念yue)字代表相约,所以芍药也成为男女间定情的象征,诗中的男子将一朵鲜媚的芍药送到女子手中,爱情之花也在彼此心中绽放。
这情景,这诗句,打动着千古以来的痴男怨女。《红楼梦》中的林妹妹,第四十回行牙牌令时表现很有点“失态”,一会说《牡丹亭》里的“良辰美景奈何天”,一会说《西厢记》中的“纱窗也没有红娘报”,最后又来了句“仙杖香挑芍药花”,这芍药花,正象征的蓬蓬勃勃的爱情。
所以宋人张镃在诗中赞道:“自古风流芍药花”。 姜夔有一首词,说的是扬州的芍药: 侧犯·咏芍药 恨春易去。
甚春却向扬州住。微雨。
正茧栗梢头弄诗句。 红桥二十四,总是行云处。
无语。渐半脱宫衣笑相顾。
金壶细叶,千朵围歌舞。谁念我、鬓成丝,来此共尊俎。
后日西园,绿阴无数。寂寞刘郎,自修花谱。
北宋时扬州芍药就极为繁盛,苏轼有诗:“扬州近日红千叶,自是风流时世妆”。当时每年扬州举办芍药万花会,官吏搜聚绝品十余万株观赏欢宴,一时热闹非凡,扬州芍药就此名闻天下。
后来苏轼见太过扰民,曾一度废止了这种行为,但只禁得一时,扬州芍药还是“佳种年深亦多变”,品种和数量越来越多。 然而到了南宋,金兵南下洗劫扬州(1161年)后,城破人亡,芍药也无复往日之景。
姜夔重过扬州时就写下了我们熟知的“二十四桥仍在”、“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的著名词句。 然而,写芍药时,还是不得不提起扬州二字,正像写牡丹离不开洛阳一样,南宋大奸臣贾似道有诗: 又是扬州芍药时,花应笑我赋归迟。
满堂留得春如画,对酒何妨鬓似丝。 玉立黄尘那可到,锦围红蜡最相宜。
买山若就当移种,此际谁能杖履随。 贾似道人坏诗不坏,这首写芍药的诗倒也不错。
要说古时做皇帝也不容易,奸臣也不是个个都是大白脸上写着“奸臣”二字,单看这诗,怎么能想到他是奸臣庸臣? 元末诗人杨允孚《咏芍药》里这样写道: 时雨初肥芍药苗,脆肥香压酒肠消。 扬州帘卷东风里,曾惜名花第一娇。
清代塞尔赫有七绝《白芍药》一诗: 珠帘入夜卷琼钩,谢女怀香倚玉楼。 风暖月明娇欲堕,依稀残梦在扬州。
到了明清,扬州芍药规模虽不如宋代,但却培育出极为罕见的黑芍药,此品种花朵色深紫近黑。明末清初的扬州,园林极盛,各园中也都广泛种植芍药。
芍药有养血敛阴,柔肝缓中,止痛收汗等功用,对于一些女性特有的疾病更是有显着功效,故有“女科之花”的称谓。 好为花王作花相 芍药,和牡丹的形貌非常相近,但牡丹是木本,花大枝粗,有雍容华贵的气象,而芍药是草木,显得娇小柔弱,所以古人评花时以牡丹为第一,芍药第二,谓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
如宋朝陆佃就在《崥雅》一书中写道:“今群芳中牡丹品评第一,芍药第二,故世谓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 宋邵雍有诗:“要与牡丹为近侍,铅华不待学梅妆”,方回也说:“可止中郎虎贲似,正堪花相相花王”。
所谓“中郎虎贲”,是这样一个典故,说东汉时的蔡邕(蔡文姬的父亲),曾做左中郎将,有一个勇士与蔡中郎长相特别相似。所以后来形容两人面貌相似,就用“中郎虎贲”。
这里是说芍药和牡丹的“容貌”相似。 杨万里有诗: 红红白白定谁先?袅袅婷婷各自妍。
最是依栏娇分外,却缘经雨意醒然。 晚春早夏浑无伴,暖艳暗香正可怜。
好为花王作花相,不应只遣侍甘泉。 关于芍药为“花相”一说,还有以下的来历: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补笔谈》中记载了“四相簪花”的故事: 韩琦于庆历五年(1054年)上任扬州太守时,其府署后园中芍药一干分四歧,歧各一花。
每朵花瓣上下红色,中间围一圈金黄色花蕊,是一种叫“金带围”的新品种,韩琦十分高兴,又邀了三人,同来观赏。这三人为大理寺评事通判王珪、大理寺评事佥判王安石、大理寺丞陈升之,酒至中筵,剪四花,四人各簪一朵。
过了三十年,四人都先后当了宰相。因芍药中“金带围”品种与宰相的金色腰带相似,从此,芍药便成了“花相”的代表。
每个朝代的审美标准不大一样,在盛唐,人们喜欢体态丰腴的美人,所以富贵雍容的花王牡丹更为得宠,刘禹锡在《赏牡丹》一诗中就这样写道:“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蓉静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这里就贬芍药而重牡丹。 但是渐渐地到了唐代后期,人们对于芍药也越来越喜欢了,晚唐诗人王贞白有诗道:“芍药承春宠,何曾羡牡丹”,而唐宋八大家。
5.古诗描写牡丹与芍药的词
1.《次韵陈诗郎谢送牡丹》 年代:宋 作者: 方岳 人在金华殿角头,诗情却遣为花留。
春风不入癯仙眼,六六峰寒隔几州。 2.《浣溪沙》 年代:宋 作者: 晏殊 三月和风满上林。
牡丹妖艳直千金。恼人天气又春阴。
为我转回红脸面,向谁分付紫檀心。有情须殢酒杯深。
3.《渔家傲·叶重如将青玉亚》 年代:宋 作者: 欧阳修 叶重如将青玉亚。花轻疑是红绡挂。
颜色清新香脱洒。堪长价。
牡丹怎得称王者。雨笔露笺匀彩画。
日炉风炭薰兰麝。天与多情丝一把。
谁厮惹。千条万缕萦心下。
4.《芍药》 年代:宋 作者: 张嵲 青春爱谢日迟迟,正是群芳扫迹时。 浓露有情融睡脸,暄风无力困丰肌。
苦将蕊气相牵引,若对华灯不自持。 应似西江明夜火,馆娃宫里醉西施。
5.《芍药四首》 年代:宋 作者: 邵雍 阿姨天上舞霓裳,姊妹庭前剪雪霜。 要与牡丹为近侍,铅华不待学梅妆。
6.关于牡丹的古诗词
1、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王维《辛夷坞》2、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赏牡丹》3、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
——刘禹锡《思黯南墅赏牡丹》4、天下真花独牡丹。 ——欧阳修《洛阳牡丹记》5、一年春色摧残尽,再觅姚黄魏紫看。
——范成大《再赋简养正诗》6、篔筜竟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韩愈《答张十一》7、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王维《红牡丹》8、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只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白居易《惜牡丹》9、簇蕊风频坏,裁红雨更新。
眼看吹落地,便别一年春。——元稹《牡丹》10、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面惭傅粉郎。
昨夜月照深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韦庄《白牡丹》11、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花开未当花。
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无涯。邵雍《洛阳春吟》12、牡丹奇擅洛都春,百卉千花浪纠纷。
国色鲜明舒嫩脸,仙冠重叠剪红云。范纯仁《牡丹》 13、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王维《红牡丹》14、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李白《清平调辞三首》15、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刘禹锡《赏牡丹》16、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17、一丛深花色,十户中人赋。
——白居易《秦中吟·买花》18、我愿暂求造化力,减却牡丹娇艳色。少回卿士爱花心,同似吾君忧稼穑。
——白居易《牡丹芳》19、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白居易《牡丹》20、我案花品,此花第一。
脱落群类,独当春日。——舒元舆《牡丹赋》21、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
竟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皮日休《牡丹》22、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罗隐《牡丹花》23、天下真花独牡丹。——欧阳修《洛阳牡丹记》24、牡丹花之艳,而无甘实;荔枝果之绝,而非名花。
——《书荔枝谱后》25、三月牡丹呈艳态,壮观人间春世界。——杜安世《玉楼春》26、桃李花开人不窥,花时须是牡丹时。
——邵雍《洛阳春吟》27、若占上春先秀发,千花百卉不成妍。——司马光《和君贶老君庙姚黄牡丹》28、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
堪笑牡丹大如斗,不成一事只空枝。——王溥《咏牡丹》29、天香夜染衣犹湿,国色朝酣酒未苏。
——辛弃疾《鹧鸪天·祝良显家牡丹一本百朵》30、一年春色摧残尽,更觅姚黄魏紫看。——范成大《再赋简养正》/200922194055.html。
7.关于“芍药花”的诗句有哪些
1.《芍药花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张镃
自古风流芍药花,花娇袍紫叶翻鸦。
诗成举向东风道,不愿旁人定等差。
2.《陈石泉送芍药花》
年代: 宋 作者: 董嗣杲
花分近侍了春残,分付荼醾糁雪寒。
天色转阴阴转雨,愁人可凭柳边阑。
3.《贞元十四年旱甚,见权门移芍药花》
年代: 唐 作者: 吕温
绿原青垄渐成尘,汲井开园日日新。
四月带花移芍药,不知忧国是何人。
4.《感芍药花寄正一上人》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今日阶前红芍药,几花欲老几花新。
开时不解比色相,落后始知如幻身。
空门此去几多地?欲把残花问上人。
5.《白鹤观》
年代: 宋 作者: 白玉蟾
琅庭珍馆一何清,四壁如银窗更明。
雨余草色欺苔色,风送松声杂涧声。
芍药花开今四月,杜鹃啼恨到三更。
我来暂息白鹤观,忆着故人刘混成。
松殿空遗金凤舞,芝田不见铁牛耕。
云迷古洞虎狼吼,烟锁平林鸟雀惊。
日暮山屏增紫翠,晓来天籁自箫笙。
杖头挑月过山北,要趁如今几日晴。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