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花港观鱼的诗词

1.描写景色的成语花港观鱼
花港观鱼是由花、港、鱼为特色的风景点。西湖十景之一。地处苏堤南段西侧。1964年二期扩建工程告竣后,占地面积达20公顷。全园分为红鱼池、牡丹园、花港、大草坪、密林地五个景区。与雷峰塔、净慈寺隔苏堤相望。红鱼池位于园中部偏南处,是全园游赏的中心区域。池岸曲折自然,池中堆土成岛,池上架设曲桥,倚桥栏俯看,数千尾金鳞红鱼结队往来,泼刺戏水。
花港观鱼地处西湖西南,三面临水,一面倚山。是一个占地300余亩的大型公园。西山大麦岭后的花家山麓,有一条清溪流经此处注入西湖,故称花港。南宋时,内侍卢允升在花家山下建造别墅,称“卢园”,园内栽花养鱼,池水清冽、景物奇秀。以后,卢园荒废,此景亦衰。清康熙南巡时,在苏堤映波桥和锁澜桥之间的定香寺故址上,重新砌池养鱼,筑亭建园,勒石立碑,题有“花港观鱼”四字。
2.西湖十景 代表诗句
西湖十景》诗:
一峰一高人,两人相与语。此地有西湖,勾留不肯去。
(两峰插云)
湖气冷如冰,月光淡于雪。肯弃与三潭,杭人不看月。
(三潭印月)
高柳荫长堤,疏疏漏残月。蹩躠步松沙,恍疑是踏雪。
(断桥残雪)
夜气滃南屏,轻岚薄如纸。钟声出上方,夜渡空江水。
(南屏晚钟)
烟柳幕桃花,红玉沉秋水。文弱不胜夜,西施刚睡起。
(苏堤春晓)
颊上带微酡,解颐开笑口。何物醉荷花,暖风原似酒。
(曲院风荷)
深柳叫黄鹂,清音入空翠。若果有诗肠,不应比鼓吹。
(柳浪闻莺)
残塔临湖岸,颓然一醉翁。奇情在瓦砾,何必藉人工。
(雷峰夕照)
秋空见皓月,冷气入林皋。静听孤飞雁,声轻天正高。
(平湖秋月)
深恨放生池,无端造鱼狱。今来花港中,肯受人拘束?
(花港观鱼)
3.关于“港”的古诗词有哪些
1.《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宋代:苏轼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2.《送人游吴》唐代: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水港 一作:水巷)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3.《宴清都·秋感》宋代:吴文英
万里关河眼。愁凝处,渺渺残照红敛。天低远树,潮分断港,路回淮甸。吟鞭又指孤店。对玉露金风送晚。恨自古、才子佳人,此景此情多感。
吴王故苑。别来良朋鸦集,空叹蓬转。挥毫记烛,飞觞赶月,梦销香断。区区去程何限。倩片纸、丁宁过雁。寄相思,寒雨灯窗,芙蓉旧院。
4.《应天长(花港观鱼)》宋代:张矩
岸容浣锦,波影堕红,纤鳞巧避凫唼。禹浪未成头角,吞舟胆犹怯。湖山外,江海匝。怕自有、暗泉流接。楚天远,尺素无期,枉误停楫。
四望涌金楼,带草帟烟,缥缈际城堞。渐见暮榔敲月,轻舫乱如叶。濠梁兴,归未惬。记旧伴、袖携留折。指鱼水,总是心期,体怨三叠。
5.《水调歌头(过鲁港堵X073渡江之地,有感。)》宋代:王奕
长江衣带水,历代鼎彝功。服定衣冠礼乐,聊尔就江东。追忆金戈铁马,保以油幢玉垒,烽燧几秋风。更有当头著,全局倚元戎。
攒万舸,开一棹,散无踪。到了书生死节,蜂蚁愧诸公。上有皇天白日,下有人心青史,未必竟朦胧。停棹抚遗迹,往恨逐冥鸿。
4.关于西湖十景 诗词
苏堤春晓 [明] 杨周
柳暗花明春正好,重湖雾散分林沙。
何处黄鹤破瞑烟,一声啼过苏堤晓。
曲院风荷 [明] 王瀛
古来曲院枕莲塘,风过犹疑酝酿香。
尊得凌波仙子醉,锦裳零落怯新凉。
平湖秋月 [宋] 孙锐
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
白苹红蓼西风里,一色湖光万顷秋。
断 桥 残 雪
西湖景,尘世几人知?
春语秋风花满地,
断桥残雪呈新姿,
莫笑我痴迷!
双峰插云 [清] 陈糜
南北高峰高插天,两峰相对不相连。
晚来新雨湖中过,一片痴云锁二尖。
南屏晚钟 [明] 万达甫
玉屏青障暮烟飞,给殿钟声落翠微。
小径殷殷惊鹤梦,山增归去扣柴扉。
雷峰夕照 [元] 尹廷高
烟光山色淡演钱,千尺浮图兀倚空。
湖上画船归欲尽,孤峰犹带夕阳红。
花港观鱼 [清] 许承祖
水上新红漾碧虚,卢园景物尽邱墟。
就中只觉游鱼乐,我亦忘机乐似鱼。
涌金门见柳 [元] 贡性之 (柳浪闻莺)
涌金门外柳如金,三日不来成绿阴。
折取一技入城去,教人知道已春深。
湖心亭 [清] 许承祖 (三潭印月)
百遍清游未拟还,孤亭好在水云间。
停阑四面空明里,一面城头三面山。
5.西湖“花港观鱼的鱼”字下面少了一点,有何深意
前往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的花港观鱼公园游览,细心的游客会发现,在位于公园东大门不远处的景名碑上,那个“鱼”字底部的四点却少了一点。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块碑上所刻“花港观鱼”四字为清康熙皇帝手迹。康熙信佛教,向有“佛爷”、“善人”之称。
他十分崇尚“好生之德”。然而,在汉字里,三点为水,四点为火。
繁体“鱼”字底部的四点,本为火字,鱼遇水而生,遇火必死。“佛爷”皇帝不忍见鱼死,便将碑文中“鱼”字底部的四点改写成了三点,意在让鱼永远欢快地生活在水里,以示皇恩浩荡,泽被万物之意。
□李盛仙。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