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短文学网,最全的爱情伤感短句,经典短句,及各类搞笑、个性唯美短句.欢迎收藏本站!
励志 | 爱情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古诗词 > 有关包公包拯的古诗词

有关包公包拯的古诗词

作者: xiaobai 来源: 时间: 2023-05-27 19:51:19 阅读: 次

有关包公包拯的古诗词

1.描写包拯的诗词

题包公遗像宋·无名氏龙图包公,生平若何?肺肝冰雪,胸次山河。

报国尽忠,临政无阿。杲杲清名,万古不磨。

翻译:龙图包拯,他是怎么样的一生呢?他光明磊落,冰清玉洁,心里只装着国家和社稷。报效国家,尽了自己的忠心,做官时从来没有向任何邪恶势力屈服。

光耀的清官名声,与世共存,永远也不会消失。赞颂题名碑元·王恽拂拭残碑览德辉,千年包范见留题。

惊鸟绕匝中庭柏,犹畏霜威不敢栖。翻译:拂去残缺题名碑上的灰尘,感受包拯的道德风范。

千古不朽的包拯、范仲淹受到纪念,留下许多题咏。受惊的小鸟在庭院里的柏树周围绕来绕去,可是一想起包拯的威严,也不敢在树上停留了。

浪淘沙宋·刘克庄早岁类寒蛩。晚节遭逢。

曾开黄卷侍重瞳。归去青藜光照窗,阶药翻红。

出昼颇匆匆。主眷犹浓。

除官全似紫阳翁。换个新衔头面改,又似包公。

游濂泉宋·赵必象星岩高哉不知其几千丈兮,下有儒宫上接青云梯。绿凹凿破冰泉冽,泉以濂名宗濂溪。

濂翁去今凡几载,一脉流通无窒碍。光风霁月此山中,景物因人成胜概。

亭翼翼,水泠泠,一清不著点子尘。眼前色色俱呈露,何必解兰缚尘缨。

君不见孤山六一泉,砚州包公井。君子之泽深且长,清风千古霜{凛示换禾}{凛示换禾}。

我欲采薇隐此山,只恐林惭涧恧锁松关。我欲祠下笔一词,又恐寒泉痛洗凝之诗。

解襟坐石濯清泠,一亩寒冰和露饮。雪我酒肠霜诗脾,此身疑在神仙境。

倩君为问玉皇借玉鞭,鞭起睡龙骑上天。持此一瓢濂翁泉,一雨炎荒洗蛮烟。

北宋皇帝送给包拯六十大寿贺礼时太监附诗道高德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今日皇上把礼送,拒之门外理不通。

北宋大臣包拯六十寿辰时,再三吩咐家人一律不准收礼。想不到第一个来送寿礼的居然是当朝皇帝。

皇恩浩荡,太监也聪明,附上上面这首诗包拯拒绝皇帝贺礼诗铁面无私丹心忠,作官最忌念叨功。操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

皇帝送礼这一军把老包公“将”得左右为难,不收礼是不给皇帝面子,收了礼又破坏自己的规矩。罢罢罢,宁愿得罪皇帝也不能破例!机智灵敏的包公也蘸墨挥毫题诗抒怀,以诗拒礼。

2.关于包拯的小故事可以只要题目

传说中的包公简直是个神,任何复杂的案件,经过他的审理,总能水落石出。

任何狡猾的罪犯,在他的逼问下,总是原形毕露。他明察秋毫,摘奸发覆,洗冤雪枉,因而赢得“包青天”的称号。

一部洋洋洒洒、50余万言的《包公案》讲述了包公许多精彩的断狱故事。其实,这些断案故事绝大多数都是后人虚构添加的。

确实见于历史记载的、有关包拯的断案只有一件,就是他在天长县任知县时遇到的一件事:有一个无赖,将一个农民告到县衙,包拯对那农民说:“你回家把牛杀了,自己留一点吃,其余拿到市场上去卖。”按当时宋朝的法律规定,民间私杀耕牛是要犯法的,但有县老爷的许可,那位农民回到家中就真的把耕牛杀了。

第二天,就有人向包拯控告那位杀牛的农民,反而将这告状的人扣押起来,怒问道:“你为什么把人家牛的舌头割了?”那人被这突如其来的追问弄得惊慌失措,只得如实招供。这个无赖再也没有想到,这是包拯使了个“引蛇出洞”之计。

包拯在接到牛舌被割的报案后,马上意识到这一定是有仇家有意陷害这个农民。 如果让那个农民把牛杀了,就触犯了法律,那仇家一定会进一步告发。

所以包拯叫那农民回家把牛杀了,借以引诱割牛舌者前来告状。此计果然很灵。

这件事反映了包拯的机智。 包拯在历史上当然不至于只断过这上个案件,可惜其他的案例在史书上没有留下记载。

包拯是人不是神,他不是时时事事都能做到“明察秋毫”的。他也不过失误,有过被人愚弄的事情。

历史上倒记载了这么一件事:在他任开封府知府时,有个人犯了法,按法律规定,应当杖脊。于是犯人贿赂了包拯身边的小吏。

小吏深知包拯的性格,乃对那个罪犯说:“明天你见到包大人,他必定先交给我审问,你别的话不要说,只管喊冤自辩,我自有办法。 ”第二天,罪犯来见包拯,包拯果然吩咐上小吏审问。

罪犯按照小吏的提示,只是喊冤,自辨不已。这个小吏故意装出盛气凌人的样子,大声呵车斥道:“少废话,给我老老实实地受杖!”包拯生平最恨以强凌弱,如今看到小吏这样狐假虎威,不禁大怒,当场将小吏打了17杖,而对那罪犯却从轻发落了。

包拯这样做,其目的是想压一压小吏的气焰,殊不知却中了小吏之计,为他所卖了。 传说中的包拯家世清贫,命运偃蹇,生下来就是个“黑漆漆、亮油油”的小儿,被父母遗弃。

幸蒙兄嫂怜爱,将其抚养成人,并聘请恩师,教悔他一举成名。这也不符合实际。

事实上,包拯的幼年、少年时代,深受父母恩爱和教养。 包拯长大后也极为孝顺父母,所以史书上说他“少有孝行,闻于乡里。”

正因为他孝顺父母,故在他29岁中进士后,竟辞官归里,颐养双亲,以终天年。直到先后给父母送终,并且守制满期后,包拯才出去做官。

先任天长县知县,后又任端州(今广东肇庆)知州。端州出产一种名砚——端砚,作为向朝廷进贡的贡品。

由于过粗官吏大量贪污,每年进贡端砚数不断增加,人民不堪负担。包拯上任后,下令只按规定数进贡,任何官员不得加码、贪污,一扫往日贪风,从而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而包拯自己后来在离任时,连一方端砚也没有带走。 包拯的廉洁无私、受到人们的赞赏。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包拯被调往京城任监察御史,这虽没有多大实权,但包拯能够尽职尽责,对宋朝的内政外交提出许多批评和建议。 三年后,包拯调任三司户部判官,协助三司使掌管全国户口和税务。

他曾先后担任京东、陕西河北转运使,负责一路(相当于后来的省)的财政、监察事务,工作干得很出色,故两年后又升为户部副使。 皇祜二年(公元1050年),包拯升为天章阁待制、知谏院。

天章阁是存放朝廷图书文献的地方,待制之衔,有名无权。 包拯又称包待制,就是由此而来。

知谏院,即兼任谏官之职,这倒是很重要的职务,可以指出朝政的种种弊病。在此任上,他曾多次抨击不法的权臣,而且对时政提出种种批评和建议。

然而包拯在此任上并未干多久。两年后,包拯被改命为龙图阁学士,龙图阁是皇家“图书档案馆”,这也是包龙图这一称号的由来。

龙图阁学士是个虚衔,包拯带着这个虚衔又先后在河北、庐州、池州、江宁等地任地方官,十几年后他才回到京城,任开封府尹。在开封府任上,他只干了三年,就升为权三司使之职。

第二年又升任三司使和枢密副使,相当于副宰相之职。传说中说包拯是宰相,甚至是首相,人们呼之为“包相爷”,恐怕就是据此夸张而来,其实包拯从未任过宰相。

不过,此时包拯已是年过六旬的垂垂老翁了,两年后,包拯就病死在开封。弥留之际,仁宗还亲临包拯府第看望。

包拯死后,宋朝追认他为礼部尚书,谥号“孝肃”。所以人们也称包公为“包孝肃”。

包拯无论在什么任上,也确实能做到不畏权势。他最受到百姓爱戴,还是在开封府任上。

因为在此任上,他经常直接处理百姓中的事情。据历史记载,他在任开封府知府期间,有两件事比较突出: 一是简化了民众告状的手续。

当时尽管朝廷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制度,但一个平民百姓要想告状,还是难于上青天。不但手续繁多,机时且根本见不到长官的面,这就为那些奸吏豪强舞弊创造了条件。

包拯到开封府上任后,作出新。

3.关于包拯的一首诗

神州自古重廉洁,廉政攸关千秋业。

为官清廉的楷模当推包公。北宋大臣包拯六十寿辰时,再三吩咐家人一律不准收礼。

想不到第一个来送寿礼的居然是当朝皇帝。皇恩浩荡,太监也聪明,附诗一首:“道高德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

今日皇上把礼送,拒之门外理不通。”这一军把老包公“将”得左右为难,不收礼是不给皇帝面子,收了礼又破坏自己的规矩。

罢罢罢,宁愿得罪皇帝也不能破例!机智灵敏的包公也蘸墨挥毫题诗抒怀,以诗拒礼:“铁面无私丹心忠,作官最忌念叨功。操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

包拯(999-1062),字希仁,安徽庐州人。北宋天圣进士,先后任天长县令、权开封府、监察御史、龙图阁直学士、枢密副使等职。

人称“包青天”。 事情发生在北宋皇佑二年闰十一月。

宋仁宗下诏以三司使、户部侍郎张尧佐为宣徽南院使、淮康军节度使、景灵宫使。张尧佐是张贵妃之父张尧封的堂兄。

张贵妃受到宋仁宗宠爱,张尧佐也就青云直上。 包拯时任监察御史,负责对皇帝百官的纠弹。

他认为宋仁宗一再超擢张尧佐,任人唯亲,不合大宋法度。他上疏指出宋仁宗提拔张尧佐是错误的,并分析其背景是后宫干政、个别大臣曲意奉迎。

包拯此举如天惊石破,激起了一片称赞,大臣们纷纷上书反对任命张尧佐。面对强大的舆论,宋仁宗只好收回成命。

转眼到了第二年正月,宋仁宗经不住张贵妃的一再请求,再次下旨擢升张尧佐。包拯不顾再次触犯宋仁宗和张贵妃,又一次挺身直谏。

张尧佐见包拯等人言辞激烈,感到众怒难犯,当即表示不接受委任。于是,宋仁宗也就顺势下台了。

可是张贵妃却老大不高兴,一再在仁宗耳边吹风。这年八月,宋仁宗金殿早朝,张贵妃特意送到宫门口,抚着仁宗的后背,柔声说:“官家今日不要忘了封宣徽使之事啊。”

金殿之上,宋仁宗果然又一次降旨。可御旨一下,包拯马上上奏。

这一回,宋仁宗打定主意,坚持己见,说:“张尧佐并无大过,可以擢升。” 包拯谏驳道:“各地官吏违法征收赋税,闹得民怨纷纷。

张尧佐身为主管,怎说是无大过呢?” 宋仁宗叹了口气,婉转说道:“这已是第三次下旨任命了。朕既贵为天子,难道擢任一个人就这么不容易?” 包拯闻言直趋御座,高声说道:“难道陛下愿意不顾民心向背么?臣既为谏官,岂能自顾安危而不据理力争!”张尧佐站在一旁,听得心惊肉跳。

宋仁宗见包拯这么执着,众大臣又纷纷襄赞,而自己又没有合适的理由反驳,心里非常生气,一甩手回到宫里。 张贵妃早已派人在打探消息,知道又是包拯犯颜直谏,惹得仁宗下不了台,所以等仁宗一回来,她马上迎上前去谢罪。

宋仁宗余怒未消,举袖擦脸,说:“包拯说话,唾沫直溅到朕的脸上!你只知道宣徽使、宣徽使,就不知道包拯他还在当御史!” 包拯写过一首名为《书端州郡斋壁》的诗: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做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悲。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这首诗,可以说是他一生人格精神的写照。

4.关于包公的诗词

北宋皇帝送给包拯六十大寿贺礼时太监附诗道高德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

今日皇上把礼送,拒之门外理不通。==============================赞颂题名碑元·王恽拂拭残碑览德辉,千年包范见留题。

惊鸟绕匝中庭柏,犹畏霜威不敢栖。============================题包公遗像宋·无名氏龙图包公,生平若何?肺肝冰雪,胸次山河。

报国尽忠,临政无阿。杲杲清名,万古不磨。

===================================包拯留传下来唯一的一首诗,据他的门生张田说,这是包拯开始从政时写下的一首明志诗。诗曰: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

史册有遗训,勿贻来者羞。

本文标题:有关包公包拯的古诗词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相关阅读

文章列表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
我们的努力,只为得到你最好的认可,请认准我们的网址。
友情提示: 喜欢我们网站的人,请收藏我们网址,以便下次更快捷进入,了解更多精彩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