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短文学网,最全的爱情伤感短句,经典短句,及各类搞笑、个性唯美短句.欢迎收藏本站!
励志 | 爱情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人生哲理 > 一杯酒,和一段改变人生的故事

一杯酒,和一段改变人生的故事

作者: xiaobai 来源: 时间: 2023-08-30 10:23:17 阅读: 次

#窖藏88岁月弥香#

198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第十年。在贵州西南的边陲小镇,已经有人陆续到广东、浙江等地去打工。他们带回来的时髦玩意儿,彻底改变了闭塞山村,世代以种地为生的本土乡民的认知。

本家的一位二十多岁的堂哥,不知从哪里搞来了一台手提式录音机,看起来像个手提箱。录音机需要加15节电池,他让我把家里的手电筒偷了出来,而他给我的“报酬”,这是一盒废掉的磁带,让我抽线玩。

在堂哥的怂恿下,我把家里手电筒的电池抠出来给了他,还有我拿来当玩具的几节弱电的废电池,也被他拿走了。好不容易凑齐了15节电池,他插入磁带,又经过了好一阵鼓捣,录音机在“嚓嚓嚓”的几声之后,终于传出了美妙的音乐。

堂哥激动得吹口哨,边吹边跳舞,动作很滑稽。他倒是心满意足了,而我晚上就挨了一顿揍。因为挨了揍,所以对这件事记得清晰。

除了录音机,小镇上的年轻男女们还穿上了喇叭裤、健美裤,还有皮鞋和凉鞋。在此之前,本土乡民的衣服都是自己用一种蓝布裁剪的,鞋子也是自己缝制的胶底布鞋。很显然,年轻人更喜欢时髦的皮鞋。

每逢赶集天,村里的年轻人都会换上自以为最时髦的衣服,三五成群地上街。他们赶集不是为了买东西,而是纯粹的显摆。一路上大吹口哨,吸引路上遇到的女孩。后来我才想明白,赶集就是他们“相亲”的一种方式。

十里八村,村寨之间离得很远,没有任何通讯的工具,就连写信都没人送。因此年轻人去赶集就成了约定俗成的“相亲”,彼此相爱的年轻情侣,平日里没法见面,都要在家帮忙干农活。

只有赶集这一天,他们才能见上一面,以慰相思。一群年轻人聚在一起,买点吃食,找个空地,就开始谈天说地、打情骂俏。直到天色傍晚,集上的人都快散尽了,他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年轻人恋爱、结婚,然后夫妻双双外出打工。村里有人从广东、浙江等地打工回来,挣了钱第一件事就是盖房子。如果谁家开始往家里拉石头,人们就知道这家人去打工挣了钱。因此父母都希望儿女赶快长大,长大了好去沿海打工挣钱。至于读书,是不十分看重的。

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对打工充满了向往。打工回来的人,带回来了录音机、喇叭裤、健美裤、尖头皮鞋,还有可乐、烟酒等。儿女还未长成的人家,他们的父母只能对那些儿女长成的人家,投去羡慕的目光。

村里还出了一个大新闻,一个远房的爷叔赚了钱去抽奖,结果中了一辆小汽车。但是他不会开车,别人帮他将车开了回来,停在院子里。他兴高采烈,放了好几挂鞭炮庆祝,全村老少都跑去他家看车。

过了一段时间,据说他将小汽车换了两万元,买了两年的肥料囤在家里。后来,又听说他将剩下的钱,都给赌输掉了。

我当时年纪尚小,当然无缘打工。只记得村里的一条青石板路,每天早晨都被挑水的人,洒下的水弄得湿漉漉。一个远房的表舅来我家,表舅当兵退伍不久,毕竟是见过世面的人,他在县城开了一家修车铺。

表舅常来我家,对我父母说一定要送孩子读书,打工没前途。他的这个观点,在当时是比较超前的了。后来我上了大学,成了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升学宴上,表舅特意提来两瓶酒,非要和我喝两盅,以示庆贺。

那是我第一次喝酒,一口酒下肚感觉从喉咙到胃里都发热。蓦然回首,1988年早已远去,大学毕业也已经好多年。回味起那一口酒的炽烈,很感谢表舅的先见之明。不然,我后或许就像堂哥一样,像村里的其他年轻人一样,每年春节之后都在去往他乡打工的路上。

岁月窖藏,历久弥香!故事也像酒一样,需要品味。窖藏88岁月弥香——我与光阴的故事,感谢贵州习酒发起的本次活动,让我有机会为大家分享我80年代的故事...

本文标题:一杯酒,和一段改变人生的故事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相关阅读

文章列表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
我们的努力,只为得到你最好的认可,请认准我们的网址。
友情提示: 喜欢我们网站的人,请收藏我们网址,以便下次更快捷进入,了解更多精彩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