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短文学网,最全的爱情伤感短句,经典短句,及各类搞笑、个性唯美短句.欢迎收藏本站!
励志 | 爱情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古诗词 > 有关大相国寺诗词

有关大相国寺诗词

作者: xiaobai 来源: 时间: 2023-05-20 22:16:26 阅读: 次

有关大相国寺诗词

1.关于赞美开封的诗歌

历史文化 开封是河南省省辖市,中国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古称汴梁、汴京、东京,简称汴,七朝古都,迄今已有2700余年的历史。开封之名源于春秋时期,因郑国庄公选此地修筑储粮仓城,取“启拓封疆”之意,定名“启封”。

汉代景帝时(公元前156年),为避汉景帝刘启之讳,将启封更名为开封。自公元前364年至公元1233年,先后有战国时期的魏,五代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七个王朝在此建都,历经千年梦华。

北宋时期,开封(史称东京)为宋朝国都长达168年,历经九代帝王。东京城周阔30余公里,由外城、内城、皇城三座城池组成,人口达到150余万,是一座气势雄伟,规模宏大,富丽辉煌的都城。

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繁华的世界大都会,而显赫于世。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的巨幅画卷《清明上河图》,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东京开封城的繁华景象。

北宋也是继唐代以后科技、文化、艺术发展的又一鼎盛时期,创造了一代灿烂辉煌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宋文化。清正廉明的包公,满门忠烈的杨家将,图强变法的王安石,民族英雄岳飞等历史名人,都曾在开封留下光辉的足迹,他们的丰功伟绩,作为民族文化,至今仍在海内外广为传颂。

开封还是中国最早有犹太人定居的城市。北宋时,一批犹太移民经天竺(印度)迁徙到当时繁华宋都东京,宋皇帝御旨:“归我仲夏,遵守祖风,留遗汴梁”。

古代开封犹太人同汉、回民族保持着和睦的关系,按照本民族习俗繁衍生息,安居乐业,绵延700余年。由于历史、文化和自然等因素,开封犹太人逐渐与当地民族融合,留下了一段独特令人回味悠长的历史。

远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开封一带就有人类活动。夏朝(公元前21世纪至前16世纪),夏第七世帝杼迁都于老丘(今开封市东约22公里),至第十二世胤,历经六世约157年。

春秋时期,公元前743年至前701年,郑庄公在开封城南朱仙镇古城村筑“启封”城。战国时期,公元前364年,魏惠王从山西安邑迁都今开封市所在地,时称大梁。

公元前225年,秦灭魏,置砀郡,立浚仪(大梁)、启封两县。两汉景帝元年(前156年),因避汉景帝刘启之讳,改启封县为开封县。

东魏在开封设置梁州。北周灭北齐后改梁州为汴州。

公元712年,开封县治移置汴州城内与浚仪县同廓。公元907年,后梁建都开封,升汴州为开封府,号称东都。

后晋、后汉、后周相继建都开封。公元938年称开封为东京。

公元960年,后周禁军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定都开封,建立北宋。北宋开封人口达150万,不仅是国内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而且是“万国咸通”的国际大都市。

公元1126年金攻陷开封,改开封为汴京。公元1214年金朝迁都开封。

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设河南江北行中书省于开封。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元璋封第五子朱棣为周王驻藩开封。

明代,开封经济繁荣,号称“八省通衢”、“势若两京”。公元1642年,李自成攻打开封,明军扒开黄河,开封城遭破坏,城中37万人,仅剩3万余人。

清代设开封府,清末开封辟为商埠,民族资本工业兴起,先后创办了机械、兵器、面粉、火柴、烟草等工厂。民国期间,开封为河南省会。

1948年10月24日开封解放,同年11月6日成立开封特别市人民民主市政府,12月23日改称开封市人民民主市政府。建国初期,开封为河南省会;1954年10月省会迁郑州,开封为省辖市。

1982年开封被国务院首批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 悠悠文化宋都情 河南开封。

这座古城的历史文化时常让人品味不尽。汉代文学家司马迁,唐代的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宋代的文豪苏轼等都写过赞美开封的诗赋。

其中白居易在《隋堤柳》诗中写道:“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西自黄河东至淮,绿影一千三百里。

大业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烟絮如雪。”从中能够想象那时的开封是何等的壮观美丽。

日月如梭,岁月留痕,历史上在开封建过都的有七个朝代。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后来的北宋和金。

据考证,五千多年前开封城附近就有先民居住,当时在这里生活的人主要以农牧为主,过着原始公社制的生活。到了夏商时代,这里居住的人进入奴隶社会。

春秋时代,这里是郑国的地方,郑国公在此筑城,取开拓封疆的意思,命名开封。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兵变,建立了宋王朝,定都开封,称为东京。

此后,赵匡胤、赵光义兄弟用了二十年的时间,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封建割据局面,开封成为全国政治、经济、交通、文化的中心。那时的开封水运十分兴隆,贯穿全城的水道有四条,即汴河、惠民河、五丈河、金水河。

当时汴河一路,每年从江南运往京城的粮食就有五百万石到七百万石之多。宋神宗时,由于宋朝开始导洛入汴水利工程,从汴口往西开渠五十里,引伊洛河水入汴河,水深一丈,使汴河与伊洛河相互沟通,东西横贯全河南省境内,成为当时最重要的交通大动脉。

从开封向北,可通辽国的南京(今北京);从开封往西,经郑州、西京、陕西的京兆府(西安);向西南,经许吕、邓州、襄阳、江陵,直达湖南和两广;往东可达山东沿海各地。那时的开封是一个开放的都。

2.古人为什么有“大相国寺天下雄”之说

说到开封相国寺,许多朋友会想起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水浒传》中对开封大相国寺的描写,特别是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故事。

今天的相国寺以它千余年的悠久历史和宏伟的建筑而名列中国十大佛教寺院之一。相国寺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就建在我国古代战国四公子之 信陵君魏无忌的宅院旧址之上,初名“建国寺”0到了唐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为纪念自己由相王登上皇位,将“建”改为“相”,自此相国寺声名显赫,历久不衰,成为中州名寺。

历史上,北宋时期是相国寺最鼎盛的时期。相国寺作为宋代都城的最大佛寺,自宋太宗起,几代皇帝大兴土木,增修寺院,终于成为中外闻名的最大的佛教活动中心,占地540多亩,分为64个禅院,殿宇壮丽恢弘,古人称赞其“大相国寺天下雄”。

北宋相国寺有皇家寺院之称,北宋各个帝王多次巡幸。 帝王生日时,文武百官要到寺内设道场祝寿;重大节日,祈祷活动也多在寺内举行。

新科进士题名刻石于相国寺为北宋惯例。寺院著名的和尚都获得过皇帝亲赐封号的荣誉。

3.开封大相国寺何以天下称雄

相国寺坐落在开封市中心,初名建国寺,创建于北齐,后毁于兵火。

唐延和元年(712年),睿宗以相王即皇帝位,为纪念相王的封地,乃赐建国寺为“大相国寺”。当时,寺内的壁画、塑像,如唐代吴道子的画像、石抱玉的壁画、五百罗汉等,其精功妙技为古今绝手。

到了北宋时期,开封作为京城,相国寺已发展为有8个禅院,占地545亩的全国最大寺院,故有“大相国寺天下雄”之称。它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寺院。

可惜,明末黄河决堤,寺被淹没而毁,虽在清代复修而立,其规模已不及唐、宋。相国寺现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八角琉璃殿、藏经楼等建 筑。

寺内最为名贵的是八角琉璃殿内的一尊高约7米全身贴金的木雕密宗四面千手千眼观世音巨像。这尊巨型木雕是由一棵巨大的银杏树雕成的,形象生动,雕工 细腻,为清代乾隆年间雕塑作品,是一件珍贵的文物。

4.形容人多热闹诗句

1、《正月十五夜》唐代诗人苏味道 原文: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译文: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所以城门的铁锁也打开了。

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 2、《午日观竞渡》明代诗人边贡 原文: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译文:在端午节这天,人潮汹涌,围在岸上的人,惊怕地观看着群龙在水上嬉戏,不知道原来这是装饰成龙形的小船。

船上彩旗猎猎作响震纪空中翻飞,敲响的锣鼓喧闹,清清的水流。 3、《丽人行》唐代诗人杜甫 原文: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译文:三月三日阳春时节天气清新,长安曲江河畔聚集好多美人。姿态凝重神情高远文静自然,肌肤丰润胖瘦适中身材匀称。

绫花绫罗衣裳映衬暮春风光,金丝绣的孔雀银丝刺的麒麟。 4、《忆江南·多少恨》五代诗人李煜 原文: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译文:有多少憾恨呀,都在昨夜的梦魂中。我梦见了和过去出游上苑时一样的热闹场面。

车如流水,络绎不绝;马似游龙,奔腾跳跃。月光明媚,春风拂面,花儿正红。

5、《鹦鹉曲·夷门怀古》元代诗人冯子振 原文: 说宣和锦片繁华,辇路看元宵去。 马行街直转州桥,相国寺灯楼几处。

译文:正月十五日元宵之夜,人们都涌上御街去观赏灯市。从马行街直转至州桥,处处火树银花,耀如白日;更有几处灯楼格外壮观,坐落在那著名的大相国寺。

5.求极品家丁中的全部诗词

暖风熏的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落入花丛皆不见!

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月殿影开闻夜漏,水精帘卷近秋河

“歌声扇后出,妆影镜中轻。未能令掩笑,何处欲障声。

知音自不惑,得念是分明。莫见双嚬敛,疑人含笑情。斋佳人靓晚妆,清唱动兰

房。影出含风扇,声飞照日梁。

娇嚬眉际敛,逸韵口中香。自有横陈会,应怜秋夜长。”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柳暗花明春正好,重湖雾散分林鸟。何处黄鹂破瞑烟,一声啼过苏堤晓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祖席离歌,长亭别宴。香尘已隔犹回面。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转。

画阁魂消,离楼目断。斜阳只送平波远。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赛诗会:

瓜浮瓮水凉消暑,藕叠盘冰翠嚼寒。斜石近阶穿笋密,小池舒叶出荷团。”

凉回翠潭冰入齿,齿沁清泉露日寒。香缈风清如缕,纸窗明月听鸣蝉。”

暖惊梅,先传芳至,夜来万宝春随。残冬雪,再遇和气,已是名园佳丽

春寒锁,于庭院,梅花几树怨东风,清蕊未吐暗香远

天嫌雪苍白,信手绣梅花。来年冬日到,再与一处开

万岭千山携白首,天赐胭脂轻抹腮。遥问兰竹春何在,玉骨冰肌暗香来

对酒不觉眠,落花沾青衣。醉起看溪月,鸟还人亦稀

欲摘梨花新做酒,秦淮烟波雨不休。晓妆镜前听风起,半遮脸来是离愁

飞雨吹枰近黄昏,轻衣缦舞做俗尘,玉箫吹断且共酒,幽轩坐隐月照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特意遥指杏花村

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

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日月长;长月日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

芙蓉作帐锦重重,比翼和鸣玉露中 人道瑶池春似海,月明飞下一双鸿

6.大相国寺

开封大相国寺位于开封市自由路西段,原为战国时魏公子信陵君故宅,北齐天宝六年(555年)始建国寺。

后毁于战火。唐景云二年(711年)重建。

次年,唐睿宗为纪念他以相王身份入继皇位,乘改年号为延和元年之际,赐以今名,并御书“大相国寺”匾额。 明末毁于黄河水淹,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再重建。

相国寺是历史上名寺之一,唐宋时规模宏大,仅中庭两庑即可容纳万人。明之前,寺内还藏有大量稀世之宝,如唐画圣吴道子、塑圣杨惠之和北宋大文豪苏轼的手迹等,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文化艺术宝库。

古典小说(水浒传)中所描绘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林教头结识鲁智深等精彩故事,便都发生在相国寺的菜园里。 清重建的相国寺规模远逊于唐宋,其格局基本保存至今,即在一条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建有碑楼、二殿(天王殿)、正殿(大雄宝殿)、八宝琉璃殿、藏经殿。

寺前院东侧还建有钟楼。 正殿为清建筑,重檐高耸,顶以黄绿琉璃瓦覆盖,殿与月台皆以白石栏环护,上下对比鲜明,益显色彩斑斓。

八角琉璃殿俗称罗汉殿,高亭耸立于中央,游廊回护于四周,顶盖琉璃瓦,角悬迎风铃,造型别致,世所罕见。殿内有一尊四面千手千眼观音像、高约7米,全身贴金,乃清乾隆年间工匠用一棵大银杏树雕成,精美绝伦,巧夺天工。

殿内还有12尊罗汉像,皆铜铸,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藏经殿亦为清建筑,高大雄伟,气势不凡。

其垂脊挑角处皆饰以琉璃狮,而且下悬铃锋,风吹铃响,如奏编钟,十分悦耳动听。 钟楼内的巨钟高约4米,重逾万斤,铸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

据说,每当清秋霜天时击撞此钟,其声传得最远,故“相国霜钟”闻名遐迩,成为开封八景之一。 。

本文标题:有关大相国寺诗词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其他美文推荐:人生,太短;活着,太难
其他美文推荐:四月 形容四月的词语

相关阅读

文章列表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
我们的努力,只为得到你最好的认可,请认准我们的网址。
友情提示: 喜欢我们网站的人,请收藏我们网址,以便下次更快捷进入,了解更多精彩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