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短文学网,最全的爱情伤感短句,经典短句,及各类搞笑、个性唯美短句.欢迎收藏本站!
励志 | 爱情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古诗词 > 有关天津的诗词

有关天津的诗词

作者: xiaobai 来源: 时间: 2023-05-19 17:47:55 阅读: 次

有关天津的诗词

1.下面是2006年度和2016年度有关“天津旅游”的词云图,是根据国内

(1)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基本能力.图文转换,要求学生将图表中的信息转化成语言文字信息,但一般不需要也不允许我们进行想象甚至是虚构,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先看标题,再看画面,不放过一丁点文字,然后看图画内容,联系实际进行概括即可.题干表述为“请对比两幅词云图,简要概括天津旅游十年间发生的变化”,从上下两幅图片可以看出,2006年以前注重自然人文景观;2016年对传统文化关注的较多,从自然走向传统,是精神文明的生动实践.(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基本能力.本题题目是“结合2016年度词云图反映的情况,为天津旅游写一段80字左右的宣传推介短文”.本题要求写宣传性的推介文字.推介是指把好的人或事物向人或组织介绍,希望被任用或接受,有推广介绍之意,语言简明,且表达有条理.同时注意字数要求.答案:(1)例:2006年游人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关注度较高,侧重景观欣赏;2016年游人对城市文化和民俗特色的关注度较高,侧重文化体验.(2)内容表达:近些年来天津旅游注重休闲方式的统一结合,侧重于人文关怀,以人为本,传承历史要素,将文化、地名、历史、经济、发展等要素融入到生态旅游之中,这是人文化的生动实践.。

2.关于“天津”的诗句有哪些

1、《天津桥望春》

唐代:雍陶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 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

译文:天津桥畔红霞、烟柳的浓艳春色来映衬上阳宫里的寂寞、冷落,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难以诉说的深沉感慨。诗的前两句紧扣诗题中的“望”字,写天津桥一带的美丽风光。后两句转写上阳宫前的寂寥景况,蕴涵着沉重的今昔之感。全诗语言自然,感情深沉含蓄,富有韵味。

2、《舟泊天津》

唐代:孔尚任

津门极望气蒙蒙,泛地浮天海势东。

翻译:津门极望气蒙蒙,泛地浮在天空海势东。

3、《天津陌》

唐代:李白

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看花东陌上,惊动天津人。

译文:天津城东桃李花美,熙熙壤壤人来人往,观赏人数众多。虽然诗中没有具体的描绘“白玉郎”的美貌,而是写白玉郎在东陌看花时惊动了洛阳人,以此赞美天津的春景和游人的热闹景象令人流连忘返,。

4、《水龙吟》

唐代:刘克庄

天津桥上,月明横笛。

翻译:天津桥上,在明亮的月色下吹起了笛声。

5、《洛桥晚望》

唐代:孟郊

天津桥下冰初结, 洛阳陌上人行绝。

翻译:天津桥下的冰刚结不久,洛阳的大道上便几乎没了行人。

6、《首尾吟》

唐代:邵雍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天津秋尽时。

翻译:邵雍是爱吟诗,诗是天津秋季耗尽时。

3.赞美天津的诗

给你一些赞美天津桥的诗句凑数 刘克庄 水龙吟 岛大功名官职。

眼中花、须臾无迹。小儿破贼,二郎作相,有何奇特。

同辈萧疏,且留铁汉,要摩铜狄。向宝钗楼里,天津桥上,月明横笛。

洛桥晚望 孟郊 天津桥下冰初结, 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 月明直见嵩山雪。 宋文天祥《去年十月九日余至燕城今周星不报为赋长句》:“君不见常山太守骂羯奴,天津 桥上舌尽刳。”

天津桥下,春水溶溶,绚烂的云霞倒映在水中;天津桥畔,翠柳如烟,枝枝柔条斜拂 水面,缕缕游丝随风飘扬。这自然界的美好春 光,不减当年, 天津桥上,有人偷记新阕。

当日谁幻银桥,阿瞒儿戏,一笑成痴绝。肯信群仙高宴处,移 下水晶宫阙。

云海尘清,山河影满,桂冷吹香 雪。 山坡羊天津桥上,凭栏遥望。

舂陵王气都凋丧。 树苍苍,水茫茫, 云台不见中兴将, 千古转头归灭亡。

功,也不久长! 。

天津桥上,恁栏遥望,春陵王气都凋丧。

树苍苍,水茫茫,云台不见中兴将,千古转头归 灭亡。功,也不久长!名,也不久长!” 。

灿烂飘扬似朝虹。 我思恍 如梦游,。

夜寝无寐食不兴。 茫茫不知时光尽,。

年一梦今未醒。 寄语他生天津桥, 。

柳曳天津桥上月,花招金谷苑中情。

波神灵逸常惊艳,诗叟颠狂总慕名。王气汉唐今却在?龙门碧水唱新声。

刘文靖公因《书事绝句》云:“当年一线魏瓠穿,直到横流破国年。草满金陵谁种下,天津桥上听啼鹃。”

君不见天津桥下东流水,东望龙门北朝市。

杨柳青青宛地垂,桃红李白花参差。 花参差,柳堪结,此时忆君心断绝。

天津桥上旧曾听,三十六宫秋草碧。

昭华人去无消息,江上青山空晚色。一声落尽短亭 花,无数行人归未得。”

4.要有关黄河的历史,黄河的诗句

黄河的历史 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公里,水面落差4480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据地质演变历史的考证,黄河是一条相对年青的河流.在距今115万年前的晚早更新世,流域内还只有一些互不连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独立的内陆水系.此后,随着西部高原的抬升,河流侵蚀、夺袭,历经105万年的中更新世,各湖盆间逐渐连通,构成黄河水系的雏形.到距今10万至1万年间的晚更新世,黄河才逐步演变成为从河源到入海口上下贯通的大河. 由于黄河的洪水挟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平原地区后迅速沉积,主流在漫流区游荡,人们开始筑堤防洪,行洪河道不断淤积抬高,成为高出两岸的“地上河”,在一定条件下就决溢泛滥,改走新道.黄河下游河道迁徙变化的剧烈程度,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根据有文字记载,黄河曾经多次改道.河道变迁的范围,西起郑州附近,北抵天津,南达江淮,纵横25万平方公里.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至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的1700多年间,黄河的迁徙大都在现行河道以北地区,侵袭海河水系,流入渤海.自1128年至1855年的700多年间,黄河改道摆动都在现行河道以南地区,侵袭淮河水系,流入黄海.1855年黄河在河南兰考东坝头决口后,才改走现行河道,夺山东大清河入渤海.由于黄河下游河道不断变迁改道,以及海侵、海退的变动影响,黄河下游地区的河道长度及流域面积也在不断变化,这是黄河不同于其他河流的突出特点之一.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于原始人类生存.黄土高原和黄河冲积平原,土质疏松,易于垦殖,适于原始农牧业的发展.黄土的特性,利于先民们挖洞聚居.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为我国古代文明的发育提供了较好的条件.早在110万年前,“蓝田人”就在黄河流域生活.还有“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等也在流域内生息繁衍.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大量古文化遗址遍布大河上下.这些古文化遗迹不仅数量多、类型全,而且是由远至近延续发展的,系统地展现了中国远古文明的发展过程. 早在6000多年前,流域内已开始出现农事活动.大约在4000多年前,流域内形成了一些血缘氏族部落,其中以炎帝、黄帝两大部族最强大.后来,黄帝取得盟主地位,并融合其他部族,形成“华夏族”.后人把黄帝奉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在黄帝出生地河南省新郑市有黄帝宫,在陕西省黄陵县有黄帝陵,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黄河流域认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称黄河为“母亲河”,为“四渎之宗”,视黄土地为自己的“根”. 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开始,迄今4000多年的历史时期中,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都的时间延绵3000多年.中国历史上的“七大古都” ,在黄河流域和近邻地区的有安阳、西安、洛阳、开封四座.殷都(当时属黄河流域)遗存的大量甲骨文 ,开创了中国文字记载的先河.西安(含咸阳),自西周、秦、汉至隋、唐,先后有13个朝代建都,历史长达千年,是有名的“八水帝王都”.东周迁都洛阳以后,东汉、魏、隋、唐、后梁、后周等朝代都曾在洛阳建都,历时也有900多年,被誉为“九朝古都”.位于黄河南岸的开封,古称汴梁,春秋时代魏惠王迁都大梁,北宋又在此建都,先后历时约200多年.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在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全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发展最早的地区.公元前2000年左右,流域内已出现青铜器,到商代青铜冶炼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同时开始出现铁器冶炼,标志着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在洛阳出土的经过系列处理的铁锛、铁斧,表明中国开发铸铁柔化技术的时间要比欧洲各国早2000多年.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活字印刷、指南针、火药,都产生在黄河流域.从诗经到唐诗、宋词等大量文学经典 ,以及大量的文化典籍 ,也都产生在这里.北宋以后,全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 ,但是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进程中,黄河流域及黄河下游平原地区仍处于重要地位.黄河流域悠久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十分珍贵的遗产,留下了无数名胜古迹,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唐《浪淘沙》 关于描写长江的诗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描写黄河的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5.与天津有关的诗词

望海潮

天津诗词学会会员:大港油田 王茂奎

溟渤环翠, (2)

双河横流, (3)

盐滩又沐春风。

围海构图, (4)

吹填造陆, (5)

喜迎南港腾龙。

漫野鼓鼙声。 (6)

四方集英俊, (7)

卧月餐星。

车舸扬尘, (8)

海疆鏖战大旗红。

鸿图凝聚群雄。

看资源商界,

若鹜先登。 (9)

一核双港,

九区支撑,

龙头奋髯引领。(10)

五彩绣霓虹。 (11)

油化金装制, (12)

物畅寰瀛。 (13)

笃挚科学跨越,(14)

再建盛世功! (15)

2010.3.2

注释:

1. 南港:南港工业区。天津市滨海新区于2009年2月底,接手新一轮开法开放的重点区域。

2. 溟渤:渤海湾。

3. 双河:独流碱河与青静黄河。南港工业区位于大港区东南部,西起津岐公路,向东围海造陆至—5米等深线,北起独流碱河右治导线,南至青静黄河左治导线,规划面积200平方公里。

4.2009年底,已完成围海面积37平方公里。

5.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吹填造陆日均45万方,陆域土回填日均15万方,在全国同类区域中填海造陆规模最大,速度最快。

6.南港工业区工地上,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7. 从祖国各地抽调数千名工作人员、技术精英充实南港工业区建设。

8. 车舸:车辆和船舶。南港工业区每天2000多辆大型车辆穿梭往来;50多条船舶日夜不停地运输施工。

9. 若鹜先登:成语:趋之若鹜、捷足先登。陶氏化学物流中心、法液空、东港石油等项目已签约;东方炼化、蓝星石化、LC渤化、中石化、沙比克重大项目己选址开建;大炼油、大、石油仓储物流等领域的十余个重大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

10. 一核双港----:即经济日报于2009年7月16日发表的天津市滨海新区实施“一核双港,九区支撑,龙头带动” 的发展策略。一核:指天津滨海新区的核心区—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双港:东疆港、南港;九区:天津市区;龙头:天津市滨海新区。奋髯:指龙振起两颊上的长须。

11. 五彩:五彩缤纷;南港工业区由大港区、天津开发区、一航局、天航局、天津港五方联合开发。

12. 油化金装制:即南港工业区重点发展的产业:石油、化工、冶金、装备制造、港口物流等。

13. 寰瀛:全世界。

14. 笃挚:专心诚意,笃挚经学;坚持科学发展观。

15. 南港工业区全部建成后,总投资额预计8000亿元;实现产值1万亿元;工业增加值3500亿元;利税2000亿元;创造直接就业岗位20万个。

6.赞美"天津"的诗句有哪些

1、唐代.雍陶《天津桥望春》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

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 2、唐代.孟郊《洛桥晚望》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3、唐代.骆宾王《咏美人在天津桥》 美女出东邻,容与上天津。

整衣香满路,移步袜生尘。 水下看妆影,眉头画月新。

寄言曹子建,个是洛川神。 4、唐代.阎济美《天津桥望洛城残雪》 新霁洛城端,千家积雪寒。

未收清禁色,偏向上阳残。 5、唐代.白居易《天津桥》 津桥东北斗亭西,到此令人诗思迷。

眉月晚生神女浦, 脸波春傍窈娘堤。柳丝袅袅风缲出,草缕茸茸雨剪齐。

报道前驱少呼喝,恐惊黄鸟不成啼。 天津历史沿革 天津所在地原来是海洋,四千多年前,在黄河泥沙作用下慢慢露出海底,形成冲积平原。

古黄河曾三次改道,在天津附近入海。自古以来,天津就是重要的枢纽之地,也赢得众多文人称赞。

7.写天津的诗句有哪些

1. 天津帐饮凌云客,花市行歌绝代人。

2.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天津秋尽时。

3. 壶中日月长多少,闲步天津看往来。

4. 云轻日淡天津暮,风急林疏洛水秋。

5. 闻君欲行西入秦,君行不用过天津。

1. 天津帐饮凌云客,花市行歌绝代人。出自宋代朱敦儒的《鹧鸪天·极目江湖水浸云》。朱敦儒,字希真,洛阳人。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

2.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天津秋尽时。出自宋代邵雍的《首尾吟》。邵雍北宋哲学家、易学家,有内圣外王之誉。汉族,字尧夫,谥号康节,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后人称百源先生。著有《观物篇》、《先天图》、《伊川击壤集》、《皇极经世》等。

3. 壶中日月长多少,闲步天津看往来。出自宋代邵雍的《天津感事二十六首其一》。

4. 云轻日淡天津暮,风急林疏洛水秋。出自宋代邵雍的《天津感事二十六首其二》。

5. 闻君欲行西入秦,君行不用过天津。出自唐代冯著的《洛阳道》。冯著,河间(今河北省沧州市境内)人,中唐诗人。韦应物为其友。曾应广州刺史李勉之邀入幕为录事,后不知所终。全唐诗收录有冯著写的诗四首。韦应物赠冯著的诗今存四首。

8.有关天津的诗词

1、鸣玉鸾之啾啾;朝发轫于天津兮。先秦屈原 《离骚》

2、天津流水波赤血。唐李白 《扶风豪士歌》

3、胡雏饮马天津水。唐李白 《江夏赠韦南陵冰》

4、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唐李白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5、天津桥下阳春水。唐刘希夷 《公子行》

6、天津桥上繁华子。唐刘希夷 《公子行》

7、容裔下天津。唐储光羲 《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

8、溟鱼一息化天津。宋张先 《感皇恩·延寿芸香七世孙》

9、鹊迎桥路接天津。宋欧阳修 《鹊桥仙·月波清霁》

10、天津轻渡。宋葛胜仲 《鹊桥仙·鹊桥仙偶》

11、天津重到。宋赵磻老 《念奴娇·冰蟾驾月》

12、自言家住天津。宋黄庭坚 《两同心·巧笑眉颦》

13、旧是天津花下客。宋毛滂 《清平乐·流光电急》

14、析木天津。宋葛胜仲 《醉蓬莱·望葱葱佳气》

15、金柳动天津。宋万俟咏 《临江仙·寒甚正前三五日》

16、天津帐饮凌云客。宋朱敦儒 《鹧鸪天·极目江湖水浸云》

17、天津仙客。宋曹冠 《念奴娇·天津仙客》

18、飞桥驾鹊天津阔。宋吴儆 《虞美人·飞桥驾鹊天津阔》

19、曾是天津共赋诗。宋陆游 《鹧鸪天·杖屦寻春苦未迟》

20、天津何事。宋陈三聘 《念奴娇·浮云吹尽》

21、还过天津。宋史达祖 《眼儿媚·潘郎心老不成春》

22、天津桥上。宋刘克庄 《水龙吟·即令七十平头》

23、玉笛天津。宋周密 《踏莎行·结客千金》

24、天津桥畔鞭声过。宋无名氏 《鹧鸪天·日暮迎祥对御回》

25、讲天津、合祭圣宗神祖。宋无名氏 《奉礼歌》

26、皓气下天津。宋无名氏 《十二时/忆少年》

27、飞羽盖、还渡天津。宋无名氏 《十二时/忆少年》

28、天津桥上。宋无名氏 《忆秦娥·秋寂寂》

29、天津桥下冰初结。唐孟郊 《洛桥晚望》

30、得随风水到天津。唐李绅 《寿阳罢郡日,有诗十首,与追怀不殊,今编于》

本文标题:有关天津的诗词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相关阅读

文章列表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
我们的努力,只为得到你最好的认可,请认准我们的网址。
友情提示: 喜欢我们网站的人,请收藏我们网址,以便下次更快捷进入,了解更多精彩的文化。